-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暑(bì shǔ)的意思:避暑指的是为了避免炎热天气而采取措施,通常指到凉爽的地方度过夏天。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采艾(cǎi ài)的意思:采摘艾草。
沧溟(cāng míng)的意思:沧溟指大海的广袤无垠,也用来比喻宽广无边的事物。
火山(huǒ shān)的意思:形容愤怒或激动得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佳节(jiā jié)的意思:指美好的节日或喜庆的日子。
离骚(lí sāo)的意思:指离散、离别之愁。
榴花(liú huā)的意思:比喻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鸣蜩(míng tiáo)的意思:形容声音嘹亮、持久。
前尘(qián chén)的意思:指过去的事物或经历
屈突(qū tū)的意思:屈服、低头
纫兰(rèn lán)的意思:指女子纺纱时手指灵巧,纺线顺利,比喻工作顺利且出色。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未消(wèi xiāo)的意思:未消指尚未消失或结束,还在持续进行中。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饮马(yìn mǎ)的意思:指在马上喝酒或饮水。也用来形容行进中的人或事物短暂停留、休息片刻。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林朝崧所作的《乙卯端午与太岳同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端午节的传统记忆和感慨,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
首句“前尘隐隐梦迢迢”描绘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模糊回忆,犹如梦境般遥远。接着,“红染榴花泪未消”以榴花盛开象征节日气氛,但泪水未干,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情感纠葛。
“万里沧溟初饮马”借马饮水比喻诗人长途跋涉,可能寓指人生旅途的艰辛。“一年佳节又鸣蜩”则点明端午节的到来,蝉鸣声中透露出时光流转和节日的孤独感。
“纫兰不尽离骚意”引用屈原的《离骚》,通过纫兰(端午习俗之一,佩戴香草)表达对屈原的敬仰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采艾愁闻屈突谣”进一步强调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同时暗含对现实困境的忧虑。
最后两句“我有绿天堪避暑,任他门外火山焦”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决心,即使外界环境如火如荼,诗人仍坚守内心的清凉世界,展现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既体现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诗人的人生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