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谢南海神登浴日亭》
《谒谢南海神登浴日亭》全文
明 / 杨瑞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入望寒光万里馀,钓舟隐隐浪灯疏。

山河亦有阳回处,天地当日浴初。

千丈长鲸翻浪紫,三更高阁听鸡舒。

野人乍识扶桑胜,愿作沧江一老渔。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沧江(cāng jiāng)的意思:指大江河流的广阔和深远,也比喻岁月的变迁和人事的更替。

长鲸(cháng jī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具有强大的力量或潜力,可以引申为指人具有巨大的潜能。

当日(dāng rì)的意思:指当天、当时的情况或状态。

钓舟(diào zhōu)的意思:指故意引诱他人上当受骗。

扶桑(fú sāng)的意思:扶桑是指日本的古称,也用来比喻东方国家或东方文化。

高阁(gāo gé)的意思:形容地位高,权力大,或者形容人远离尘嚣,生活清净。

寒光(hán guāng)的意思:寒冷的光芒,形容光线冷酷、锋利或刺眼。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千丈(qiān zhàng)的意思:形容非常高或非常深。

入望(rù wàng)的意思:指人物或景物进入视线,也可指事物展现出来。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野人(yě rén)的意思:指行为举止粗野、不合群的人。

一老(yī lǎo)的意思:指一个人年纪很大,年老体弱。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海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海的辽阔与深邃,以及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首句“入望寒光万里馀”,开篇即以寒光万里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接着,“钓舟隐隐浪灯疏”一句,通过隐现的渔船和稀疏的灯光,进一步勾勒出海面的动态美,使画面更加生动。

“山河亦有阳回处,天地何当日浴初。”这两句诗则将视角从海面转向更广阔的天地,表达了对自然界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赞美。山河有其温暖回归之时,天地间也有初升太阳的时刻,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敬畏之情。

“千丈长鲸翻浪紫,三更高阁听鸡舒。”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中巨鲸翻腾的壮观景象,以及高阁之上鸡鸣的清脆之声,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也暗示了人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野人乍识扶桑胜,愿作沧江一老渔。”诗人以“野人”的身份自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同时流露出归隐江湖、享受渔人生活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寄托了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杨瑞云
朝代:明

杨瑞云,字肖韩。南海人。明神宗万历二年(一五七四)进士,官户部主事。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三七、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一有传。
猜你喜欢

鸳鸯

鸳鸯相对已忘机,共命何曾要共飞。

天女有花空自散,风吹不著净名衣。

(0)

梅旅度曲以秋宵闻歌为韵·其二

明月高高廿四桥,南弦北管坐相邀。

谁能即策花骢去,不向扬州度此宵。

(0)

从塞上偕内子南还赋赠·其十

青骹换得紫骝马,亦有琵琶与塞姑。

到家沉水为槽逻,弹出秦声绝代无。

(0)

柬赵子实·其四

伯劳东去燕西飞,万里相逢泪欲挥。

莫道王孙难自食,春来淮上鳜鱼肥。

(0)

华阴二莲歌·其七

洞口飞泉溅锦茵,丹青画出石仙人。

半轮石月悬仙掌,绝似蛾眉出水新。

(0)

赠从兄贲士泰士

明月长悬君子光,风流文采自沅湘。

与君共是三闾裔,骚赋相将作楚狂。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