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子从家观李成所画吴越山水图》
《李子从家观李成所画吴越山水图》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朝来陡觉瘴尘空,远浦平林杳霭中。

异境掇移消底力笔端聊举一针锋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笔端(bǐ duān)的意思:指写作、创作的能力或水平。

朝来(zhāo lái)的意思:指事物逐渐变好或发展的趋势。

底力(dǐ lì)的意思:指一个人或事物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潜力、实力或能力。

平林(píng lín)的意思:指平坦的原野或平地

杳霭(yǎo ǎi)的意思:形容天空或远方的景色模糊、朦胧。

异境(yì jìng)的意思:指与平常环境不同的境地或情况。

针锋(zhēn fēng)的意思:形容言辞尖锐、刻薄,用来形容人的辞言锋利,直指问题的本质。

鉴赏

此诗《李子从家观李成所画吴越山水图》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观画时的内心感受与艺术感悟。

首句“朝来陡觉瘴尘空”,早晨来临时,诗人突然感到那些困扰人心的瘴气尘埃仿佛都已消散,暗示观画后心灵的净化与宁静。接着,“远浦平林杳霭中”一句,以远浦和平林为背景,通过“杳霭”二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仿佛将人带入了一幅静谧的山水画卷之中。

“异境掇移消底力”,这里的“异境”指的是画中的奇异景象,诗人感叹于画家李成能够将如此不同寻常的境界搬移到画布上,需要多么强大的创造力和技艺。“消底力”则表达了对画家艺术功力的赞叹,认为其能够将难以言喻的美转化为可视的艺术作品,实属不易。

最后一句“笔端聊举一针锋”,“聊举”意为姑且举起,这里指诗人通过这幅画作,仿佛在笔尖轻轻划过,捕捉到了画中的一丝精妙之处。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画作细致入微的欣赏,也暗含了对画家精湛技艺的钦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观画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也赞美了画家李成高超的艺术造诣。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寄衣

欲寄寒衣上帝都,连宵裁剪眼模糊。

可怜宽窄无人试,泪逐西风洒去途。

(0)

尹绿坡閒吟所

苔痕分路见人家,犬护篱根卧落花。

一片林塘诗境界,四时花果隐生涯。

锄山拣日春栽药,汲水和云夜煮茶。

耕录有文须点看,旋摇松露入朱砂。

(0)

题端明苏子瞻书天庆观乳泉赋后

天一生兮上浮,羽人俟兮丹丘。

溯儋耳兮东注,夹昆仑兮倒流。

(0)

会稽杨梅雄天下其佳者皆出项里相传项羽乡里也验图志信然戏作杨梅诗供作者一笑耳

越山杨梅最珍美,人杰地灵生项里。

江东庙食忆至今,应缘似舜重瞳子。

南方炎威无时穷,落在故乡草木中。

请看枝头万点火,犹是咸阳三月红。

摧刚作柔随物转,妇人之仁仍可见。

风姿和味说难名,颜色与香收易变。

炎炎夏日帘影垂,玷污玉笋明瓠犀。

映出越女天下白,压倒骊山生荔枝。

金鼎夺胎尤出类,万人口腹非其对。

外丹须要内丹成,任君封树连园买。

(0)

梅花·其二

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0)

墨君十咏·其二藏岩

小年轻别庐山道,林下微吟夜更幽。

影落人行半岩月,五更风露一山秋。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薛元超 耶律履 何执中 王徽之 蔡世远 萧瑟瑟 韩鑅 任希古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