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荼讵识苦,濒危乃清切。
遑复念其馀,我躬自不阅。
常忧食未充,至此方知噎。
及尔未灭时,微光尚可掇。
百岁(bǎi suì)的意思:形容人长寿,活到一百岁。
濒危(bīn wēi)的意思:处于极度危险的状态,即将灭绝或消失。
层冰(céng bīng)的意思:层层叠叠的冰,形容冰层很厚或者事物层次很多。
晨钟(chén zhōng)的意思:晨钟指的是清晨的钟声,比喻新的时代或新的事物的到来。
垂绝(chuí jué)的意思:形容非常危险,接近灭绝的状态。
垂垂(chuí chuí)的意思:形容时间的流逝或年龄的增长。
躬自(gōng zì)的意思:亲自,自己亲身去做。
横身(héng shēn)的意思:指勇敢地冲上前去,不顾自身安危。
渐稀(jiàn xī)的意思:逐渐减少或消失
明灭(míng miè)的意思:明亮和昏暗交替出现,形容光明的变化。
尚可(shàng kě)的意思:指令人满意或者勉强可以接受的程度。
上心(shàng xīn)的意思:用心关注、认真对待
神鬼(shén guǐ)的意思:形容事物神秘莫测,超乎寻常。
炭炉(tàn lú)的意思:比喻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好客。
徒言(tú yán)的意思:徒劳地说话,无效的言辞。
宛转(wǎn zhuǎn)的意思:形容言辞或文章的转折婉转、曲折动人。
万钧(wàn jūn)的意思:形容重量极重或力量极大。
我躬(wǒ gōng)的意思:指自己亲自动手,亲自去做某事。
一丝(yī sī)的意思:指极少、微小的数量或程度。
至此(zhì cǐ)的意思:指到达某个时刻或某个阶段。表示事情或情况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
这首诗名为《病起(其一)》,是明代诗人凌义渠所作。诗中描绘了病后初醒的复杂心境和身体感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展现了病痛对人的身心影响。
首句“徒言百岁赊,宛转随尘蠛”以“赊”字形象地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暗示了病痛中对生命流逝的深切感慨。接下来的“习荼讵识苦,濒危乃清切”两句,通过对比日常生活的平淡与病痛中的清醒,突出了病痛带来的强烈感知。
“万钧悬一丝,鼠齧垂垂绝”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病痛中身体的脆弱和生命的岌岌可危。紧接着,“秋瓜摘渐稀,层冰踏将裂”则以自然景象的衰败来象征病体的虚弱和内心的痛苦。
“铢铢悉上心,神鬼纷相掣”进一步展示了病痛对心灵的折磨,仿佛每一丝痛苦都直击内心深处,甚至让神鬼也难以平静。最后,“遑复念其馀,我躬自不阅”表达了在病痛面前,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只有自身的经历才是最真实的体验。
“常忧食未充,至此方知噎”揭示了病痛中对基本生存需求的深刻反思,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挣扎。而“横身炽炭炉,至此才言热”则以极端的比喻,强调了病痛中对温度的敏感,以及这种敏感背后的心理状态。
“晨钟一以扣,帏灯晃明灭”描绘了病中醒来时的瞬间,晨钟的敲响和灯光的闪烁,既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预示着夜晚的临近。最后,“及尔未灭时,微光尚可掇”表达了在病痛中对光明的渴望,即使微弱,也要紧紧抓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刻地描绘了病痛对人的身心影响,以及在病痛中对生命、健康、生存等基本价值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君同黄鹄游海峤,我学白云归帝乡。
已爱健翅自鼓舞,谁怜孤影犹飘扬。
字得相从在霄汉,于今留滞嗟絷缰。
欲随轻风挹君袂,满野春雨生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