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立门前,不知雪三尺。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室内静坐修行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寂。
首句“面壁在室中”,点明了主人公的位置——面对墙壁,静坐在室内。这不仅是一种修行的姿态,也象征着内心的专注与平静。接着,“一片少林石”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简朴与禅意,暗示了主人公可能正在进行冥想或打坐,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解脱。
“有客立门前,不知雪三尺”则以意外的访客和门外积雪的描写,增添了故事的戏剧性。访客的到来打破了主人公的宁静,而门外的积雪之深,既是对季节变换的自然描绘,也暗喻了外界世界的复杂与变化。这一细节巧妙地对比了室内与室外,隐士与访客,静谧与喧嚣,从而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隐逸生活与世俗世界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高阳台·其二送翠英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
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
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
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芳尘满目悠悠。
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
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
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黄彦与从无逸求妻埋铭以研谢之无逸邀予作歌
君不见昌黎翁,南迁益觉文章工。
滑稽戏作毛颖传,陶泓之族称宏农。
又不见东坡翁,生涯寄食破研中。
诋诃龙尾尊凤咮,更誇丹石蒸赤红。
古来文士耽翰墨,十有八九坐此穷。
怪君落笔妙言语,四壁才堪蔽风雨。
几年结柳送奴星,文穷跳梁推不去。
研能穷人君不鄙,尔来谀墓得龙尾。
缇巾十袭不妄观,碑字三缣何足拟。
玉堂视草乃称之,只恐玄文似扬子。
君誇此研文似罗,奈君鹿裘带索何。
我虽忍穷亦好事,尚能搜句为君歌。
呜呼鲁公乞米家食粥,不费银钩写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