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啸台三首·其二》
《登啸台三首·其二》全文
明 / 李梦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古春碧草还,苍台只在白云间。

竹林北望风烟动,寂寞苏门更见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碧草(bì cǎo)的意思:形容草地绿得非常鲜艳。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古春(gǔ chūn)的意思:指古代时期的春天,也用来形容人年轻时的容貌和精神状态。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苏门(sū mén)的意思:指某人的门第或家族世代显赫,声望卓著。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望风(wàng fēng)的意思:指在风向上察看敌情,发现敌人的行踪。也比喻在某种情况下负有监视、提醒或保护的责任。

云间(yún jiān)的意思:指高山之间的云雾弥漫,形容风景优美、宜人。

只在(zhī zài)的意思:只存在于;只发生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或情况下

竹林(zhú lín)的意思:指隐居山林、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梦阳的《登啸台三首(其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自然景象。首句“万古春城碧草还”,以“万古”展现时间的悠久,春城草色依旧,充满生机,显示出历史的永恒与自然的轮回。接着,“苍台只在白云间”描绘了啸台高耸入云,仿佛与世隔绝,隐匿于青天白云之间,给人以超脱尘俗之感。

下两句“竹林北望风烟动,寂寞苏门更见山”,视线转向远方,竹林随风摇曳,带起一片朦胧的烟雾,显得静中有动。诗人遥望苏门,那里的山峦更加寂静,更显孤独,增添了画面的寂寥情绪。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寓含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孤寂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李梦阳

李梦阳
朝代:明   字:献吉   号:空同   籍贯: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   生辰:1472-1530

李梦阳(1472-1530),字献吉,号空同,汉族,庆阳府安化县(今甘肃省庆城县)人,迁居开封,工书法,得颜真卿笔法,精于古文词,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强调复古,《自书诗》师法颜真卿,结体方整严谨,不拘泥规矩法度,学卷气浓厚。明代中期文学家,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 
猜你喜欢

鸡山十景·其四海观

万仞同归一壑沤,银河遥点九天秋。

沧桑下届何须问,直已乘车到斗牛。

(0)

画竹十二首·其三

野色入高秋,寒影逝湘水。

日午思晚凉,清风为谁起。

(0)

南乡子·其四送友人刘仲泽北归

烟草入重城,马首关山接去程。

几度留君留不住,伤情,一片秋蝉雨后声。

无语泪纵横,别酒和愁且强倾。

后会有期须记取,叮咛,莫负中秋夜月明。

(0)

高丽人李谷字中甫元统元年登乙科为翰林检阅官明年被命使本国宣谕勉厉学校制书其行也赠之以诗

盖苏文后少武事,渍沟楼下有书声。

贡士来经鸭绿远,登科去被牙绯荣。

中朝分命新诏使,东人争讶旧儒生。

德音宣布声教广,遣子入学同趋京。

(0)

辘轳怨

门前水扬声似雨,幽人当窗碧弦语。

东里征夫去不归,一双蛾眉镜中舞。

年年井上攀辘轳,劳心只恐秋葵枯。

他家种得长生草,梅花落尽青青好。

(0)

慎言

天地本无言,万物自化生。

美利利天下,保合归鸿冥。

弥纶六合普,岂大色与声。

造化吾具足,空虚亦何名。

所以圣门学,默识阐其精。

赐也匪不敏,性道晚斯聆。

如愚有颜子,斋心顿忘情。

圣衷念念契,万祀师其贞。

多言每多蔽,常晦始常明。

戒哉慎尔言,毋徒发盈庭。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