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火随船远,寒更出郡疏。
雪迷登岳路,风阻转江书。
寂寞高窗下,思乡岁欲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荒林寄远居”,开篇即设定了诗人置身于一片偏僻而幽深的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这里的“荒林”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蕴含着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坐卧见樵渔”,诗人的日常生活与樵夫渔民紧密相连,他们的劳作场景成为了诗人静观的对象。这种生活让人感到宁静而又充实,显示出诗人对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热爱。
“夜火随船远,寒更出郡疏”,夜晚时分,远处的火光随着行舟渐行渐远,而诗人的心中却是清冷的月色伴随着稀疏的郡邑消息。这里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了一个既有距离感又不失关联性的生活状态。
“雪迷登岳路,风阻转江书”,在这样的环境里,即便是大自然也给诗人的行动带来了障碍:雪花迷漫,使得上山之路变得艰难;而强烈的风势,则让江上的船只难以航行。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通过“登岳”和“转江书”,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交流与隔绝的感受。
“寂寞高窗下,思乡岁欲除”,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坐在高窗之下,心中却充满了对远方家园的思念。随着年节的即将到来,这份思乡之情也变得更加迫切。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共同构筑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山水图。
死生催,轮回迫,没休期。向迷津、苦海争驰。
会逢圣代,真仙垂教度群迷。
顿然唤觉,梦浮生、疏远轻肥。
头如蓬,面如垢,情如醉,貌如痴。处闲闲、穷究幽微。
嘉祥得也,料应尘世少人知。
灵风飘荡,静乾坤、月照华夷。
鸳瓦霜轻,翠帘风细,高门瑞气非烟。
积庆源深,有长庚应梦,乔岳生贤。
妙龄秀发,谢庭兰玉争妍。
名动缙绅,况文章政术,俱是家传。
别有神功厚德,向东州治狱,平反玉函。
高第仙风道骨,锡与长年。
最好素秋时节,有画堂高启宾筵。
何妨纵乐,笙歌捧觥船。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百年一梦初惊。
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
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河山故亭。人与镜、两峥嵘。
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
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尊俎地、谁慰飘零。
龙阁先分,凤毛荣继,当世英妙。
山岳储灵,长庚应梦,还订佳辰到。
黄花浥露,碧瓦凝霜,香馥郡斋清晓。
忆当年、青云平步,共喜骤跻华要。
阴功厚德,玉函金篆,锡与世间难老。
注意方浓,分符屡请,雅志人□少。
棠阴□讼,乐府新教,正好醉山频倒。
有谁似、莱衣游戏,萱堂寿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