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种此亭竹,当樽一问君。
醉来堪隐几,清梦入湘云。
尘氛(chén fēn)的意思:指尘土弥漫的气氛,形容事物昏暗、沉闷或萧条无望。
看成(kàn chéng)的意思:将某事物或某人看作另一种事物或另一个人。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相看(xiāng kàn)的意思:互相注视,互相看着对方。
野意(yě yì)的意思:指人的心思不受拘束,自由自在,不受外界约束的意愿。
一问(yī wèn)的意思:一次询问或提问
隐几(yǐn jǐ)的意思:隐瞒真相,掩饰事实。
月下(yuè xià)的意思:指在月光下的情侣约会或者谈心的情景。
自觉(zì jué)的意思:主动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状态或责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章景南署中对竹》。诗中描绘了在署中与竹相对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幽静之美和诗人的超然心境。
首句“谁种此亭竹”,以疑问的方式引出主题,仿佛在询问竹子的来历,营造了一种探寻与发现的氛围。接着,“当樽一问君”则将情感引入饮酒的场景,暗示了诗人在竹下饮酒、与竹对话的情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相看成野意,自觉远尘氛”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感受。诗人与竹相对,心灵得到了净化,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野地之中,心境变得纯净而自由。
“幽色霜前见,秋声月下闻”描绘了竹子在霜前显现其幽深之色,在月下的秋声中更显生动。这里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
最后,“醉来堪隐几,清梦入湘云”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美景中的状态,甚至在梦中也能感受到竹林的清新与宁静。这不仅是一种艺术上的升华,也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界自然和谐统一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瑶尊蘸翠。短长亭送别,风恋晴袂。
腊树迎春,一路清寒,能消几日羁思。
霜华不惜阳关柳,悄莫系、行人嘶骑。
对梅花、一笑分携,胜约别来相寄。
人物仙蓬妙韵,瑞鸾敛迅翼,聊憩香枳。
见说使君,好语先传,付与芙蓉清致。
客来欲问荆州事,但细语、岳阳楼记。
梦故人、剪烛西窗,已隔洞庭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