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闻与画见,巧拙不同科。
退之太行诗,幼诵今鬓皤。
洪谷太行画,恍兮聊浩歌。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昌黎(chāng lí)的意思:形容人的容貌、气质出众。
次所(cì suǒ)的意思:次所指的是次要的地方或者不重要的场所。
点笔(diǎn bǐ)的意思:指写字时的点画和勾画,也比喻写文章时的点睛之笔。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浩歌(h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宏亮、激昂壮丽的样子。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可以(kě yǐ)的意思:表示事物具有某种能力或条件,可以实现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可欺(kě qī)的意思:容易被欺骗或欺负的人。
口过(kǒu guò)的意思:指言辞过激,言语过度,说话过分冲动。
岷峨(mín é)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丽。
眸子(móu zǐ)的意思:眼睛的瞳孔。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剽闻(piāo wén)的意思:指抄袭他人的文章或作品。
瞥然(piē rán)的意思:突然看到,一瞬间看清楚。
其间(qí jiān)的意思:指两个时间或事件之间的时期或过程。
清波(qīng bō)的意思:指水面平静无波澜。
神女(shén nǚ)的意思:指非常聪明、智慧出众的女子。
水落(shuǐ luò)的意思:指水退去,比喻事情过去了,局势平静下来。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所得(suǒ de)的意思:指个人或团体在某种活动中所得到的利益或收益。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天井(tiān jǐng)的意思:指房屋中心露天的庭院。
同科(tóng kē)的意思:同一个学科或领域的人或事物。
未入(wèi rù)的意思:未曾进入或未达到某个境界或状态。
巫山(wū shān)的意思:指事情已经发生或已经达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无他(wú tā)的意思:没有其他;没有别的。
想像(xiǎng xiàng)的意思:指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力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情景。
写神(xiě shén)的意思:指写作或书法方面非常出色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写字或书法水平很高。
行山(xíng shān)的意思:指徒步旅行、徒步远行。
胸次(xiōng cì)的意思:指胸怀、气度。
崖壁(yá bì)的意思:指陡峭的悬崖或峭壁。
烟霞(yān xiá)的意思:指山间的烟雾和霞光,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
易世(yì shì)的意思:易世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意为改易世界、变革社会。
一点(yì diǎn)的意思:少量,微小的数量
斫开(zhuó kāi)的意思:用斧头砍开,比喻解决困难或破除障碍。
太行山(tài háng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太行山脉,也可以用来比喻困难重重的局面或艰险险恶的环境。
天井关(tiān jǐng guān)的意思:指人心思虑不通,思维固化,不开放的状态。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受益题荆浩太行山洪谷图五言》。诗中描绘了画家荆浩在太行山洪谷图中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画闻与画见,巧拙不同科。譬如未入蜀,想像图岷峨。"
这两句通过对比“画闻”和“画见”,指出绘画技艺高低各异,而荆浩的作品即便未亲临其境,也能以想象将山川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对蜀地岷峨之美的精确再现。
"可以欺他人,不可欺东坡。又如写神女,瞥然巫山阿。"
此处赞扬荆浩画技超群,以至于能欺骗常人,但对待文艺巨匠苏轼(东坡)则需真才实学。此后,又以“写神女”为例,表明其笔下之作不仅精细绝伦,更有生动之感,如同巫山神女的倩影。
"宋玉一点笔,眸子横清波。上党太行山,怀孟踰黄河。"
诗人用“宋玉一点笔”来形容荆浩画中的一点一划都蕴含着深意,如同宋玉的作品一般。此后两句,提及太行山和黄河,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怀念与赞美。
"水落天井关,长剑垂新磨。昌黎寻李愿,借车方口过。"
在这里,诗人通过“水落天井关”、“长剑垂新磨”的意象,描绘出荆浩画作中的雄浑气势和细腻笔法。接着,提及昌黎(韩愈)寻访李愿的故事,借用古人逸事来赞美荆浩的艺术追求。
"劈斫开崖壁,巨扁侔斧戈。荆浩家其间,烟霞恣麾呵。"
此段通过对比山石的坚硬和画笔的柔韧,表达了荆浩在技艺上的高超。最后一句,则是直接赞扬荆浩的作品如同云烟一般缥缈迷离,让人心旷神怡。
"亲见胜剽闻,胸次所得多。天亦宝此画,易世终无他。"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荆浩作品的深刻感受和认同,认为这样的艺术成就,是难以复制的珍品。
"退之太行诗,幼诵今鬓皤。洪谷太行画,恍兮聊浩歌。"
最后两句,则是将荆浩在太行山洪谷中的绘画,与唐代诗人王维(退之)的诗作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深厚情感和无限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方回对荆浩绘画技艺的高度评价,而且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笔法,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画意的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