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之簪满头,诚可媚芳姿。
我欲往效之,濡露恐沾衣。
衣沾固足惜,妍奇将安为。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原野上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的审美追求之间的互动。首句“离离原上花,灼灼开新枝”以“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灼灼”则生动地描绘出花朵盛开的鲜艳景象,展现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采之簪满头,诚可媚芳姿”描述了人们采摘鲜花,将其插在头上,以此来增添自身的美丽与魅力,体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后果:“纷纷谁家子,竞取争妍奇。”这里通过“纷纷”和“竞取”描绘了人们争相采摘鲜花的场景,表现了社会中对于外在美的追求和竞争。最后两句“我欲往效之,濡露恐沾衣。衣沾固足惜,妍奇将安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他想要效仿他人,追求美,但又担心露水沾湿衣物,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美的价值与实现方式,以及个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限制与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还深刻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与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哲学思考。
正消魂、故园烽火,天涯犹惜春晚。
客怀无赖寻花醉,寂寞自来僧院。
禅榻畔,但破帽、茸衫留得高阳伴。凤城渐暖。
任清磬声边,花开花落,容易鬓丝换。
江南恨,提起东风肠断。马头飞絮零乱。
王孙已是无归路,说甚间关莺燕。
花莫管,便唱煞、铜鞮那有金尊劝。飘零自怨。
只倚遍栏干,长安芳草,依旧夕阳满。
粉妒胸酥,红欺腮玉,芳情一翻柔纤。
倩女心痴,返魂苏小坟尖。
轻盈万点随流水,待招来、高挂晴帘。
怅飞花,愁也厌厌,病也厌厌。黯然蝶掠蜂黏。
又绊游丝浪絮,飘荡相兼。
清明近也,一抔净土谁添。
前身萼绿埋香冢,长兰苗、露泪犹甜。
吊春归,才卷珠帘,又下珠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