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其三》
《奉和族祖紫岩翁谩兴十首·其三》全文
宋 / 汪炎昶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铿锵国风始,孰云堕微茫

祇今寂寥中,满耳犹洋洋

聋俗无闻,此音初不亡。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国风(guó fēng)的意思:国家的风格和气质,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风貌。

寂寥(jì liáo)的意思:寂寥指的是孤独、冷清、寂寞无人的状态。

铿锵(kēng qiāng)的意思: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聋俗(lóng sú)的意思:指人们对事物缺乏敏感,对于时事和社会风气的了解不足。

微茫(wēi máng)的意思:形容事物微小模糊,难以辨认或理解。

无闻(wú wén)的意思:没有人知道或听说过

洋洋(yáng yáng)的意思:形容充满自信、自豪、得意的样子。

注释
铿锵: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国风:指中国传统音乐或文化风格。
微茫:模糊不清,难以捉摸。
寂寥:寂静空旷,形容环境或心境。
洋洋:形容声音宏大或丰富。
聋俗:指对某种事物无知或不敏感的人群。
亡:消失,这里指声音并未消失。
翻译
激昂的国风从何开始,谁说已陷入迷茫。
如今在寂静之中,满耳都是宏大的声响。
凡俗之人听而不闻,但这声音并未消亡。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汪炎昶的作品,深含哲理。开篇“铿锵国风始,孰云堕微茫”用鲜明、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面,"铿锵"二字形容声音之清脆,如同古代礼乐之音,回荡在耳边。"国风"指的是古代传统的音乐风格,这里的"始"字暗示着一种初始、纯粹状态,而"孰云堕微茫"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飘渺难寻的境界。

接着“祇今寂寥中,满耳犹洋洋”诗人在宁静寂寞之中,依然能听到那种古老而纯粹的声音,这里的"祇今"表明现在的时刻,而"寂寥"则是安静、清净的状态。"满耳犹洋洋"形容这种声音充盈在耳边,如同江河之水不断流淌。

最后“聋俗自无闻,此音初不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喧嚣与真理相悖离的感慨。"聋俗"指的是那些听不见、看不见真理的人们,他们被世俗蒙蔽,无法领略到这种美好的声音。而"此音初不亡"则是诗人对于这种古老而美好的声音充满信心,它不会消逝,只是被大众所忽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和怀念,以及对于当下世俗之声的超然与批判。

作者介绍

汪炎昶
朝代:元

猜你喜欢

读宣枢南山朱公遗集二首

廿年前一见,池口卸帆亭。
老子髯初雪,门生鬓未星。
汉衰诸葛死,楚恨屈原醒。
恻怆观遗集,犹欣有宁馨。

(0)

过嘉兴道中接待寺丁丑十二月赴逮扬州遇雪留

畴昔留此寺,亦兹腊雪天。
天寒了不异,俯仰十一年。
是时尚守郡,赴逮趋淮壖。
不知坐何事,自省无尤愆。
家有屋几间,亦有数顷田。
书生未甚穷。
不忧无酒钱。
事白夏至秋,然后得南旋。
即今身自由,幸已不属官。
客贫一物无,驾此如叶船。
四仆色常饥,况望酣与羶。
家人九霄外,何由致橐饘。
岂不亦念我,逢曲流馋涎。
我非不欲仕,危途畏隮颠。
势虽已窘迫,心终无忧煎。
新岁六十二,白发被两肩。
尚堪屈此膝,跪起贵要前。
访旧非得已,谁当佐腰缠。
尅日可以归,小俟春牛鞭。

(0)

红云亭即事五首

一行城外路,事事胜城中。
是处稻争绿,谁家莲忽红。
深篱幽户闭,小水暗渠通。
独坐谋诗句,何人识此翁。

(0)

九月八日宾旸携酒西斋晚登秀亭次前韵

楚调悠然抑更扬,四愁平子五噫梁。
身同落叶常无定,□比寒花似较长。
但喜有乡频得醉,不知何药号为狂。
芬香臭腐俱尘土,莫问桑田与海洋。

(0)

九月初四日大风雨近重阳无酒夜成二首

秋霖欲洗庾公尘,不管楼头客恨新。
塞雁又为江左客,菊花曾识晋时人。
百年虚谷先生老,一纪严州太守贫。
几向客右度重九。
苦无佳句答良辰。

(0)

偶题五言绝句五首

落木包生意,来鸿定去期。
如何萧瑟气,有许楚臣悲。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