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甘为死别,犹恐得生归。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其二》全文
- 注释
- 瘦骨:形容人非常消瘦。
寒:寒冷。
断:折断。
衰髯:衰老的胡须。
摘:脱落。
更:更加。
未甘:不甘心。
死别:死亡的分别。
犹恐:还担心。
生归:生还归来。
- 翻译
- 形容人极其消瘦,骨头几乎要被寒冷折断,胡须也因衰老而变得稀疏。
他不甘心就这样与世长辞,还担心自己会有生还的可能。
-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时光和亲人离别之痛的诗句。"瘦骨寒将断,衰髯摘更稀"描绘出诗人年迈体弱、头发稀少的境况,通过身体的衰败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未甘为死别,犹恐得生归"则表达了对死亡的不甘心,以及即使能够活下来,也恐惧再次经历离别之苦的情感。
诗人通过这些词句,不仅传达了个人对于生命消亡和与亲人告别的无奈,更触及了人性的脆弱和对永恒的渴望。这样的情感表达,既深刻又细腻,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寄托。
此外,这首诗还可以看作是对《送先人下第归蜀》中“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一句的回应或呼应。苏轼通过这种方式,展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学才华,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素养和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峻遂登上封却下福严最爱廓然亭静憩久之乘兴入后洞置酒云庄榭徘徊方广阁山行崎岖不可以马虽笋舆傲兀小劳尚胜骑从之烦也既归山前之翌日复会于坚伯兄小阁同安赵涧看北山馀雪披云映日翠莹珑葱殆难模状因访季父庙令欢饮而罢集记所见成十五绝·其八
西岭回看天柱峰,却行山背蹴苍龙。
雄奇未有诗章写,深秀惟将顾盼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