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城上草”为题,描绘了城墙上生长的草木,借以抒发情感与感慨。诗人刘俣在南北朝时期创作此诗,通过“植根非不高”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草木虽生于高处,却难以抵挡风霜侵袭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非不高”,并非指草木生长的高度不够,而是强调其根基深厚,却因外界环境的严酷而无法茁壮成长。
“所恨风霜早”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所在——对自然界的无情与时间的残酷感到遗憾和痛心。风霜,作为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季节性现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通过“城上草”的形象,诗人将个人情感与普遍的生命体验相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了深邃的哲理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