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崔山人草堂》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崔 山 人 草 堂 唐 /权 德 舆 竹 径 茆 堂 接 洞 天 ,闲 时 廛 尾 濑 春 泉 。世 人 车 马 不 知 处 ,时 有 归 云 到 枕 边 。
- 注释
- 竹径:竹林小径。
茆堂:茅草屋舍。
洞天:神仙居住的仙境。
麈尾:古人的拂尘工具。
漱:清洗。
春泉:春天的泉水。
世人:世人,指普通人。
车马:代指繁忙的生活。
不知处:不知道这个地方。
归云:归来的云彩,象征隐居生活。
枕边:床边,贴近休息的地方。
- 翻译
- 竹林小径通向茅草搭建的屋舍,仿佛连接着神仙的仙境。
在闲暇的时候,我会用麈尾(古人用以拂尘的工具)蘸取春天的泉水清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图景。开头两句“竹径茆堂接洞天,闲时麈尾漱春泉”表达了诗人居住在一处与世隔绝、环境清幽的地方,竹林小道通向仙境般的草堂,闲暇时刻用麈尾(古时用来漱口的一种工具)到清澈的春天泉水边洗涤。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
接下来的两句“世人车马不知处,时有归云到枕边”则更加突出了诗人的隐居生活。诗中所谓“世人车马不知处”,意味着外界的喧嚣和纷争对诗人来说已经是遥远的存在,人们甚至都不知道他居住的地方。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的超然,也体现了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最后,“时有归云到枕边”则描绘出一种仙境般的情景,云朵如同朋友般在他的枕旁来去,这里面的“归云”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实,也寓意着诗人精神世界的自在和自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隐逸生活状态的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家叔于巢以折枝兰花赠方息翁自翁作歌张之壁间书一诗于后呈于巢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朅来南阮萧斋中。
美人不见相思瘦,一枝折赠秋风后,夜雨西堂落红豆。
我昔曾谱《猗兰篇》,空山鼓之谁与传,烦君更乞冰丝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