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
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
人归壑谷闭,深翠澹濛濛。
《九月八日偕叶治三陈硕士从弟仪筐侄彦卬谒明孝陵游览灵谷寺晤其方丈僧祇园》【清·姚鼐】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蒋山自齐梁,幢盖浮屠宫。安知明祖宅,毁塔迁志公。何怪三百年,寝阙生蒿蓬。我来谒松下,黄槁閒霜丛。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人归壑谷闭,深翠澹濛濛。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567c69e3ab38a8575.html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幢盖(zhuàng gài)的意思:指房屋的屋顶,也比喻权力、地位等高而稳定的东西。
大江(dà jiāng)的意思:形容大江奔流向东流去,意味着时光流转,世事变迁。
帝德(dì dé)的意思:指皇帝的德行,也泛指君主的德行。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断桥(duàn qiáo)的意思:指桥断了,无法通行。比喻人际关系破裂或交往中断。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蒿蓬(hāo péng)的意思:形容人生遭遇困境、失意潦倒,无家可归。
故事(gù shì)的意思:
[释义]
(1) (名)基本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
(2) (名)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构成]
偏正式:故(事
[例句]
故事情节。(作定语)
壑谷(hè gǔ)的意思:指深深的山谷,比喻人的才能、品德等非常出众。
黄槁(huáng gǎo)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或体力枯竭、衰弱不堪的状态。
建初(jiàn chū)的意思:建立初期,刚开始的阶段
蒋山(jiǎng shān)的意思:指人物高大而威严,非常有威势的样子。
金碧(jīn bì)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光彩照人。
老僧(lǎo sēng)的意思:指年老的佛教僧人,也用来形容年纪大的人。
凉飙(liáng biāo)的意思:形容寒风刺骨,寒气袭人。
林杪(lín miǎo)的意思:指树木茂盛的景象,形容草木葱茏、景色美丽。
密树(mì shù)的意思:比喻事物密集、众多。
攀跻(pān jī)的意思:指努力爬升、追求更高的地位或境界。
颇极(pō jí)的意思:非常、极其
齐梁(qí liáng)的意思:指多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一件事情。
迁志(qiān zhì)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志向或追求发生了变化或转移。
樵苏(qiáo sū)的意思:樵苏是指在山林中劳作的人,比喻勤劳努力的人。
寝阙(qǐn quē)的意思:指宝座、帝位。寝,指寝宫;阙,指宫殿门前的台阶,也用来指宫殿。
青空(qīng kōng)的意思:指晴朗明朗的天空,也用来形容无忧无虑、心情舒畅的状态。
穹窿(qióng lóng)的意思:突出,高耸。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三幡(sān fā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多次失败或不如意,遭受挫折。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守吏(shǒu lì)的意思:指守卫城门的官员,引申为守卫岗位、守护职责的人。
霜丛(shuāng cóng)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天气中霜冻密集,也可比喻困难重重、问题纷繁。
松下(sōng xià)的意思:指高山巍峨,林木茂盛的景象。也用来比喻人才辈出、学术发达的地方。
万事(wàn shì)的意思:万事如意是一个祝福的词语,意思是希望一切事情都能如愿以偿,顺利成功。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斜阳(xié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偏斜于地平线上方的时候,也比喻事物接近末日、衰败或人事已非的状态。
杖策(zhàng cè)的意思:指用手杖敲打马儿,以激励其快速前进。比喻用各种手段鼓励、督促他人努力进取。
志公(zhì gōng)的意思:指出色的人物或有志向的人。
祖宅(zǔ zhái)的意思:祖宅指的是祖辈的住宅,也可用来指代家族的根基或家族的起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八日与友人一同访问明孝陵并游览灵谷寺的情景,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句“万事靡弗改,谁能测所终”表达了对世间万物变化无常的感慨,引出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蒋山(即紫金山)的历史变迁,从齐梁时期的佛塔到明朝的陵墓,再到后来的荒废,体现了时间的无情和历史的更迭。
“我来谒松下,黄槁閒霜丛”描绘了作者在松树下拜谒的情景,周围的景象显得宁静而苍凉。“故事识已少,今帝德良隆”则表达了对当前皇帝功德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去历史的怀念。
“守吏卫樵苏,金碧馀穹窿”描绘了陵墓周围守卫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画面,金碧辉煌的遗迹虽已残破,但仍显庄严。“环峰嶂东南,西眺旷青空”则展现了山川壮丽的景色,视野开阔,令人神往。
“郭外隐大江,杳来逝无穷”描绘了江水的悠长与深远,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限。“杖策越断桥,攀跻入岩东”则是作者亲自探访的过程,充满了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密树欲无径,凉飙激榛中”描绘了密林中的幽静与凉爽,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颓垣外已尽,立殿中犹雄”则对比了历史遗迹的残破与依然屹立的殿堂,体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不朽。
“想见徙建初,颇极匠制工”表达了对古代建筑工艺的赞叹。“老僧为设餐,共语斜阳红”描绘了与僧人的交流,夕阳余晖下的温馨场景。“窴彼万古怀,企此三幡通”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人归壑谷闭,深翠澹濛濛”描绘了夜晚山谷的宁静与深邃。“林杪馀塔顶,盘鹘下秋风”则是对自然与历史融合的最后描绘,塔顶在树林顶端,飞鸟在秋风中盘旋,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深刻感受,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历史和未来的思考。
历历齐郊已三日,物力民情亦粗悉。
鸡鸣犬吠达四境,饥食寒衣足千室。
民风迥不与昔同,信知敦俗由年丰。
年丰余福灾余罪,此责岂诿诸群工。
群工迩来喻我意,丰不伪陈灾不讳。
但须终始行以诚,天必降康民受赐。
前岁流离即此民,今来皆作饱煖人。
道路感谢尔莫频,尚冀风俗归温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