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刲股,母啖而甘,母则不苦。
母啖不甘,儿将以肉为脯。儿肉幸鲜,儿心则腐。
这首诗《割股操》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述一位儿子为了母亲的健康不惜割下自己大腿的肉供母亲食用的故事,深刻地表达了孝顺与牺牲的主题。
诗中首先描绘了儿子为母亲割股的情景:“为母刲股”,“刲”字形象地展现了割肉的动作,表现了儿子的无私与决心。接着,诗中通过“母啖而甘,母则不苦”和“母啖不甘,儿将以肉为脯”的对比,展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母亲健康的深切关怀。即使母亲不愿接受这残忍的献祭,儿子也愿意以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将肉作为母亲的食物。
“一死可救母兮,儿身以之”,这句话表达了儿子愿意为母亲付出生命的勇气和决心。最后,“一脔之肉,儿安忍辞”,则是对儿子内心挣扎与最终选择的总结,展现了他面对亲情时的坚定与牺牲精神。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孝道与牺牲的主题,感人至深,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中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孝顺美德的推崇。
岷山西来江万里,锦官城高珥江水。
晓日临湍竹箭流,东风吹浪桃花起。
秦牛汉石两崔嵬,青羊宫倚金银台。
丞相古祠未寂寞,浣溪草堂岿然哉。
浴凫飞鹭迎津筏,贾人渔子歌行艓。
树深木栈过绳桥,江霞九锁云千叠。
使君何年建节游,虎头寸管写沧洲。
石室尚留文蜀郡,峨眉不访周益州。
登君堂,为君赋。
解衣盘礴开绢素,碧油幢记西川路。
至今春色锦江来,四壁溟濛起烟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