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响初如近,萤光渐欲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中 夕 宋 /徐 照 中 夕 独 依 依 ,闲 行 未 掩 扉 。水 边 山 出 月 ,松 上 雨 沾 衣 。棹 响 初 如 近 ,萤 光 渐 欲 稀 。不 甘 尘 内 事 ,长 与 此 心 违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山(biān shān)的意思:指边疆的山岭,也用来比喻边疆地区。
不甘(bù gān)的意思:不愿意接受或忍受某种不公平或不满意的事情,内心不甘心。
出月(chū yuè)的意思:指月亮从云层或山林中露出来,形容事物初现或初露端倪。
内事(nèi shì)的意思:指私人、家庭或个人的事务。
上雨(shàng yǔ)的意思:指雨势逐渐加大,下得更大了。
闲行(xián xíng)的意思:指没有目的地、没有计划的行走,形容闲散无聊。
心违(xīn wéi)的意思:心意相背,内心不一致
依依(yī yī)的意思:形容依恋不舍,情意绵绵。
萤光(yíng guāng)的意思:形容微弱的光亮。
中夕(zhōng xī)的意思:指白天和夜晚之间的时刻,也可以表示短暂的时间。
- 翻译
- 夜晚时分独自倚靠,随意漫步并未关门。
月儿从水边山后升起,雨点打湿了松树上的我。
船桨声起初似乎很近,萤火虫的光芒逐渐变淡。
我内心不甘于尘世琐事,长久以来与这份心境相违背。
- 注释
- 中夕:夜晚。
独依依:独自依靠。
闲行:随意行走。
未掩扉:未关门。
水边:河边。
山出月:山后月亮升起。
松上:松树上。
雨沾衣:雨打湿衣服。
棹响:船桨声。
初如近:起初听起来很近。
萤光:萤火虫的光芒。
渐欲稀:逐渐变少。
尘内事:尘世琐事。
长与此心违:长久以来与我的心境相违背。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照的《中夕》,描绘了夜晚独自散步的情景。首句“中夕独依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依恋,夜晚时分,他独自一人,心情难以平静。次句“闲行未掩扉”则写出诗人漫步无目的地,连门都没有关上,显示出他的闲适和对户外世界的向往。
接下来,“水边山出月”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山峦,水边景色显得尤为幽深。而“松上雨沾衣”则暗示着夜雨微凉,诗人独自走在松林间,感受到雨滴打湿衣裳,增添了环境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
“棹响初如近”写的是远处传来桨声,起初听起来似乎就在附近,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清晰。最后一句“萤光渐欲稀”则转而描绘了萤火虫的出现,它们的微光在黑夜中逐渐减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中夕独行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又有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心境的追求,体现了宋诗清新脱俗的风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