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安欣及境,小刹为徘徊。
僧虽持钵出,客自舣舟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印所作的《下岩寺》。诗中描绘了诗人游历下岩寺时的所见所感。"云安欣及境"表达了诗人初到此处的喜悦心情,对环境的喜爱。"小刹为徘徊"则写出他在寺庙中流连忘返,被寺宇的宁静与美景吸引。
"殿阁随岩展,轩窗向水开"细致地描绘了寺庙建筑依山傍水的布局,展现了其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僧虽持钵出,客自舣舟回"描绘了僧人日常生活的场景,以及诗人自己乘船而来的客人在此驻足的情景。
最后两句"欲住无留计,幽怀亦畅哉"表达了诗人虽然不舍离去,但又深知不能久留,只能带着满足和愉悦的心情离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感悟。
壮士三尺剑,思欲从沛公。
项籍妇人仁,不足与成功。
乾坤动杀机,惨淡斗蛇龙。
纵观天下势,形胜惟关中。
据险临诸侯,孰敢当吾锋。
古来豪杰士,不识刀与弓。
良平真壮夫,筹画在心胸。
樊灌鹰犬劳,萧何为发踪。
君看帷幄里,实有万夫雄。
溪声潺湲杂林壑,山势蜿蜒去还却。
浮云欲起未起时,半在溪头与山脚。
入空高鸟飞欲尽,背屋斜阳惨将落。
更无剩地与閒人,纵有红尘何处著。
南亩老翁双鬓斑,笔法颇似高房山。
少年豪宕老疏放,往往醉墨留人间。
平生画癖兼山癖,一见此图三叹息。
愧我不如楼上人,日日开窗看秋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