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讼》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清朝乾隆皇帝弘历之手,名为《自讼》。弘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与文学家,他的作品往往富含深意,且在历史与自然的描绘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行如畏难安期进”,开篇以“行”字领起,形象地描绘了在面对困难时,人们往往会选择退缩或犹豫不前的状态,如同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一般,面对挑战时选择谨慎前行,而非勇往直前。这里不仅展现了对人性弱点的洞察,也隐含着对勇敢面对困难的肯定。
“诗务求多定鲜精”,紧接着探讨了诗歌创作的普遍现象。在追求数量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证作品的质量和深度。这句诗反映了弘历对于诗歌创作的深刻理解,即数量与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精品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作品的数量。
“我每于斯未能信”,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上述观点的反思与疑惑。他意识到,在实际创作过程中,追求多产与追求精品之间存在着矛盾,这引发了内心的困惑与自我质疑。
“聊因自讼验平生”,最后,弘历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检验自己一生的创作理念与实践。这里的“自讼”既是对自身创作态度的审视,也是对人生哲学的探索。通过这一过程,诗人试图找到在追求艺术成就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平衡点。
整体而言,这首《自讼》体现了弘历作为一位深思熟虑的诗人,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着独到见解,更在人生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诗中蕴含的对人性、创作与生活的洞察,使得这首作品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意义,成为后世研究其思想与艺术风格的重要文献之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