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朱孔晖澹归俗婿也来自武林时澹归与予度夏海幢孔晖因从予品戒于其归送诗三章·其二》
《朱孔晖澹归俗婿也来自武林时澹归与予度夏海幢孔晖因从予品戒于其归送诗三章·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俗缘忽已断,亲入丈人峰。

话堕疏林月,情消午夜钟。

秋波归路阔,别思客心重。

谁识团圞意,庞家尚觉浓。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思(bié sī)的意思:指放下思虑,不再烦恼或忧虑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秋波(qiū bō)的意思:秋波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眼神、眼波,通常指女子用眼神示意或勾引男子。

疏林(shū lín)的意思:指稀疏的树林,也比喻人际关系疏远、交往少。

俗缘(sú yuán)的意思:指世俗的缘分,指人世间的一段缘分或关系。

团圞(tuán luán)的意思:团圞指的是家人团聚、亲人团圆的意思。

午夜(wǔ yè)的意思:指夜深人静的时候,特指深夜时分。

心重(xīn zhòng)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心思沉重,不轻易表露出来。

丈人(zhàng rén)的意思:指妻子的父亲,也可以泛指丈夫的父亲。

午夜钟(wǔ yè zhōng)的意思:指在午夜敲响的钟声,比喻警钟长鸣,意味着危险、灾难等不幸事件即将发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孔晖在度夏期间与释今无一同度过的时光,以及他即将离开时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首句“俗缘忽已断”,表达了朱孔晖摆脱尘世杂务,心灵得到净化的状态。接着,“亲入丈人峰”则暗示他与释今无之间深厚的师徒关系,如同父子一般亲密。

“话堕疏林月,情消午夜钟”这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光和钟声赋予情感,暗示对话的深入和情感的交融。月光洒在稀疏的树林上,钟声在午夜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

“秋波归路阔,别思客心重”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宽阔的归途与沉重的离别之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当前相聚时光的珍惜。

最后一句“谁识团圞意,庞家尚觉浓”则表达了对团聚时刻的怀念和对友情的深厚理解。即使在庞家(这里可能指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这种团聚的情感依然浓厚,难以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宿中滦

晓出酸枣门,暗与夷山别。

睡睫风沙濛,冻须露华结。

小车驾双驴,箕踞坐卼臲。

野阔迷去程,铎鸣避来辙。

亭午过黄河,浊浪半天掣。

雷声撼乾坤,土色暗日月。

杂以牛马车,百命托孤叶。

含灵幸有知,帖妥无踶齧。

妄动或侧欹,均同一沤灭。

到岸已斜阳,相庆犹馀慑。

人稠屋稍华,炊过炕喜热。

问名知中滦,境壤卫辉接。

买饭直不廉,年饥断曲蘖。

旅卦尚资仆,数奇我俱阙。

远游触事非,陋学谋身拙。

兹行似可笑,内顾奚所挟。

体疲即就枕,衾薄尽发箧。

淅淅瓦霰鸣,前途明日雪。

(0)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其十待用调元

凝姿已得木味正,鍊粹复专阳德纯。

大用悉归调鼎实,生生无尽一腔仁。

(0)

春日行近山·其一

道人闻住集灵坛,春日寻君一里山。

行到竹房烧药处,仙家只在白云间。

(0)

谷口·其二

谷口桥边寻隐君,山中几时耕白云。

清霜满天桕叶赤,石上水声终夜闻。

(0)

南山紫云山居·其三

一衲紫云间,幽居丈室宽。

无求尘世远,不语道身安。

茗瀹薪炉沸,瓜沉石井寒。

似君精进力,得法谅非难。

(0)

刘伯熙清溪图

暂脱尘鞅系,结此清溪居。

偶从农圃邻,时读种树书。

听瀑扫松石,眠云依草庐。

韬琴自无弦,直钩不在鱼。

未知穹壤间,宠辱当何如。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