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幽亭近水寒,倩谁○字在楣端。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安 老 亭 诗 宋 /苏 轼 桥 下 幽 亭 近 水 寒 ,倩 谁 □字 在 楣 端 。市 廛 得 此 尤 堪 隐 ,老 者 於 今 只 自 安 。饭 後 徐 行 扶 竹 杖 ,倦 来 稳 坐 倚 蒲 团 。眼 明 能 展 锺 王 帖 ,绝 胜 前 人 映 雪 看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扶竹(fú zhú)的意思:扶持和帮助有才华或有潜力的人。
老者(lǎo zhě)的意思:指年老的人。
蒲团(pú tuán)的意思:指坐垫、座垫,也比喻坐得稳当、安稳。
前人(qián rén)的意思:前人努力奋斗,后人享受成果。比喻前人的努力为后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市廛(shì chán)的意思:市场
徐行(xú xíng)的意思:缓慢行走,步履轻缓。
眼明(yǎn míng)的意思:形容视力敏锐,洞察力强,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映雪(yìng xuě)的意思:指阳光照射在雪地上,雪面反射出明亮的光芒。
于今(yú jīn)的意思:指到了现在,表示时至今日。
只自(zhī zì)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钟王(zhōng wá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声望很高,被大家广泛尊敬和仰慕的人。
竹杖(zhú zhàng)的意思:竹子制成的杖,比喻倚仗的事物或依靠的力量。
自安(zì ān)的意思:指自己安心、安逸、安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安老亭诗》。诗人通过描绘桥下幽静的亭子临近清冷的水面,引发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他询问谁能在此处题字,暗示了此处环境的宁静与文化气息。他认为这样的市井之地拥有隐逸的适宜性,对于年迈之人来说,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安宁。
诗中描述了老者饭后悠闲地拄着竹杖散步,疲倦时则倚着蒲团休息,生活节奏悠然自得。诗人强调,即使在眼前展开珍贵的钟王书法(指古代著名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的墨宝),也比不上在此亭中欣赏,享受那份宁静与闲适,更胜过古人映雪读书的苦读场景。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文化的珍视,以及对晚年生活的满足与淡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京留守宗公
洪河滔滔,撼野摧山。砥柱中立,独当狂澜。
敌势焰焰,动植俱残。公俯视之,若萤燐然。
知无不为,独殿中原。方事北讨,将以身先。
赤羽若日,朱旗绛天。二贼巧沮,行或止还。
虽醢二贼,奚足偿焉。夺之遽矣,中外悲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