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
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标准(biāo zhǔn)的意思:指衡量、评定事物好坏、正确与否的准则或规范。
古音(gǔ yīn)的意思:指古代的音韵。
流声(liú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传播或流传开来。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秋华(qiū huá)的意思:指秋天的景色美丽辉煌,形容秋季的光景美好壮丽。
三四(sān sì)的意思:指数量大致在三、四之间,不是确切的数字。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太古(tài gǔ)的意思:太古意指遥远的古代,形容时间久远。
堂下(táng xià)的意思:指在堂屋下面,表示地位低下或受人轻视。
香草(xiāng cǎo)的意思:形容人品质高尚、品行端正。
移根(yí gēn)的意思:移根是一个形容词成语,意思是改变根基或迁移居住。
一枝(yī zhī)的意思:指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一支。
幽兰(yōu lán)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清雅、高洁的环境中成长,保持纯洁的品质和高尚的气质。
与人(yú rén)的意思:与他人相处、交往。
子孙(zǐ sūn)的意思:后代、子孙后辈。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侃所作,名为《秋日閒居十首(其九)》。诗中以“幽兰”为题,借物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超然世外生活的向往。
首句“兰以深而香,避世非吾忍”,以兰花深邃的香气象征高洁的品质,但又表达了诗人不愿隐居避世的心境。接着,“移根植堂下,遂使世人冁”两句,通过将兰花移植至堂前,使得其香气能被更多人闻到,暗含了诗人希望自己的高洁品质能被世人所知之意。
“谁知秋华拆,未许流声尽”描绘了兰花在秋天开放,其美丽与香气并未完全消散,寓意着高尚品德即使在困难时期也能保持其价值。接下来,“即之色渐温,佩之芳愈敏”则进一步强调了兰花的香气与色泽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更加吸引人,象征着高尚品质的持久魅力。
“因观太古音,试理幽兰引”一句,诗人通过观察古代音乐,尝试理解兰花的引人之处,暗示了高尚品质与艺术之美之间的联系。最后,“幽兰本香草,名随四时泯”表明兰花虽是四季常青的香草,但其名声却随季节更迭而淡去,以此来反思社会对高尚品质的认可往往不持久。
“奈何楚子孙,些只徒自窘”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人们过于拘泥于世俗的束缚,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高尚品质。“一枝三四叶,与人作标准”则以兰花的一枝三叶,比喻高尚品质应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语言优美,寓意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