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五言二首·其一》
《又五言二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

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

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公私(gōng sī)的意思:公私是指公共和私人两个领域。它表示公共事务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古调(gǔ diào)的意思:指古代的音乐、曲调、文学风格等,也用来形容古老的风格、气息。

临民(lín mín)的意思:临近百姓,表示领导人亲近民众,关心民生。

民社(mín shè)的意思:指人民社会,即指人民群众所组成的社会。

少人(shǎo rén)的意思:指人数稀少,少之又少。

云官(yún guān)的意思:指没有实际权力和职责,只有虚名的官员。

追胥(zhuī xū)的意思:追求胥氏。

自从(zì cóng)的意思:自从表示一个事件或情况开始以后一直延续至今。

翻译
官员离开前往治理民众,公私事务都会稍有宽松。
都说官职像流水般流动,谁又会说县令像滩头难行。
乡村再无催租吏的踪影,溪边也不见催缴赋税的痕迹。
自从陈李两位贤者之后,古老的治理之道少有人传承和实践。
注释
子:官员。
去:离开。
临:治理。
民社:民众社区。
公私:公家和个人。
必:必然。
小宽:稍微宽松。
官似水:官职如流水。
谁道:谁会说。
县如滩:县令像滩头难行。
追胥迹:追讨债务的官吏踪迹。
督赋瘢:催缴赋税的伤痕。
陈李后:陈李两位贤者之后。
古调:古老的方法或传统。
少人弹:少有人实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离开民间社会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过去工作生活的一种留恋和怀念。开篇“子去临民社,公私必小宽”两句,说明官员离开时,对于公共与私人事务都有一定的放宽或解脱,可能是因为离别之际的感伤,或是对未来工作环境的期待。

接着“皆云官似水,谁道县如滩”二句,用了一个比喻,将官职比作流水,意味着仕途变化无常,同时质疑那些说县城平静如同湖面的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未来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感。

“村绝追胥迹,溪无督赋瘢”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意境。村庄中再无官府的踪迹,溪水旁也不再有税收的负担,呈现出一种清净脱俗的景象。

最后,“自从陈李后,古调少人弹”两句,提到了音乐家陈李(可能指的是唐代的陈鸿、李龟年)之后,古老的乐曲已经很少有人演奏。这不仅是对音乐流传的一种感慨,也可理解为诗人对于时代变迁、文化渐渐淡忘的感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出红尘、怀旧又略带哀愁的情绪。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伤杨元明都官

传家推德祖,似舅识刘牢。

刻意鸿都学,精心常侍曹。

万金酬六体,一字秃千豪。

讵有修文事,苍苍空自高。

(0)

慈孝寺送顾待制次韵和孔舍人

丈夫老益壮,鬓毛岂知秋。

多君志慷慨,不避千里游。

跃马过黄河,北视三四州。

要官在东序,河图间天球。

古来功名人,未就不肯休。

譬如凿空使,尚致安石榴。

况今南亩民,往往东西流。

还定安辑之,千仓仍万辀。

(0)

宫词·其四十二

金井秋啼络纬声,出花宫漏报严更。

不知谁是金銮直,玉宇沉沉夜气清。

(0)

戏作二首·其二

文章落笔有谁先,坐上诗成海外传。

明日帝京应纸贵,开帘却扇有新编。

(0)

寄阆州诸弟

渤澥来参首,西南入漏天。

泄雪三峡壅,喷雨五河悬。

雷电虚岩底,虹霓白日边。

孤城危兽角,沈灶溢蛟涎。

朐䏰愁巴俗,超腾怯羽仙。

传闻吞梦泽,想见堕飞鸢。

汉河星槎远,泥涂剑阁偏。

空怀万里浪,兴尽阆风前。

(0)

城楼晚望

长夏淮天却似秋,居人未解白貂裘。

云起岱山时涨雨,风迎沧海欲横流。

日边渴问长安使,天际频瞻贾客舟。

自是七哀宜写望,不关非土故登楼。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