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
苍山(cāng shān)的意思:指高大险峻的山岭,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概高峻。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层冰(céng bīng)的意思:层层叠叠的冰,形容冰层很厚或者事物层次很多。
长安(cháng ān)的意思:指安定、稳定的局面或地方
传语(chuán yǔ)的意思:通过言语传递信息或者传达意思。
貂裘(diāo qiú)的意思:指华美的衣裳。
丁年(dīng nián)的意思:指人的年龄在十三岁至十八岁之间的青少年阶段。
飞湍(fēi tuān)的意思:形容水流湍急、迅猛。
后来(hòu lái)的意思:表示时间或顺序上在之后或之后的阶段
积石(jī shí)的意思:指积聚成堆的石头,比喻积累的事物或力量。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岭外(lǐng wài)的意思:指距离自己所在地较远的地方。
陇头(lǒng tóu)的意思:陇头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领先地位或是最重要的位置。
马蹄(mǎ tí)的意思:形容速度快,声势大。
七盘(qī pán)的意思:指散布在不同地方的七个盘子,比喻分散在各处、不集中。
瑟瑟(sè sè)的意思:形容寒冷或惊恐的样子。
上干(shàng gàn)的意思:指上级安排任务或指派工作。
蜀道(shǔ dào)的意思:蜀道指的是通往四川的道路,也用来形容险峻难行的山路。
戍鼓(shù gǔ)的意思:指在戍守边疆时,夜晚鼓声传达警戒信息。比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松风(sōng fēng)的意思:形容风吹得很轻柔、很柔和。
月团(yuè tuán)的意思:指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严寒季节跋涉于蜀道的艰难历程。开篇“丁年游蜡道,班鬓向长安”两句表明诗人是在一个寒冷的年份(“丁年”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时间,但这里更多是形容严寒)中踏上前往长安的道路,通过“班鬓”一词可感受到诗人对远行的无奈与孤独。
接着,“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望与哀愁。周王粟,即周朝的粮仓,汉吏冠即汉代官员的帽子,这里用来比喻无用的财富和虚华的荣耀,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追求的空洞感受。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旅途中的艰辛与寒冷。马蹄几乎穿透了坚硬的地面,貂皮大衣也难以抵御严寒,可见一斑。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则是对蜀道险峻地形的描写,冰层交错,石块堆叠,形成了极为艰险的地貌。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强调了旅途的不易。
“重溪既下漱,峻峰亦上干”继续展现了蜀道的崎岖与艰难,每个溪流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渡过,每一座高峰也都需要勇敢地攀登。
接下来的“陇头闻戍鼓,岭外咽飞湍”两句则将自然景观与军事警报结合起来,表达了边塞的紧张气氛和诗人内心的不安。
末尾,“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团”通过对风声与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与肃穆的氛围。最后,“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则是诗人对于后来的行者提出的忠告或感慨,这条道路确实异常艰险。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蜀道自然景观和旅途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艰苦环境中的人性温暖与关怀的渴望。
国有鬼方伐,公膺神武求。
心劳边圉计,义副庙堂忧。
参伍看窥敌,渊阗起壮猷。
善师遗下策,决胜得前筹。
狼角芒初长,龙标祲欲收。
蛇蟠奇布阵,虎旅誓同仇。
贾勇皆超距,先登自挟辀。
气将忠愤作,诛靡岁旬留。
螳背当车奋,鱼鬐入釜游。
殷红涂草木,惨黯变川丘。
止杀严申令,贪功怒未休。
捣巢妖箐净,洗刃恶腥流。
筑观崇冈势,回军小海讴。
文儒兼武备,道气出阴谋。
磨壁题华界,投戈憬众酋。
如何论钜盛,方叔再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