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饮莫自醒,饮人莫自醉。
自醒悍妻嗔,自醉骄客吠。
所以刘伶饮,一醉辄自去。
这首诗以戏谑的口吻探讨了饮酒与人性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自饮莫自醒,饮人莫自醉”的开篇,巧妙地提出了饮酒时应保持适度的思考和控制,避免因过度放纵而引发的负面后果。接着,“自醒悍妻嗔,自醉骄客吠”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饮酒过量可能导致的家庭矛盾和社会冲突,进一步强调了饮酒需谨慎的重要性。
“所以刘伶饮,一醉辄自去。荷插随我身,死即埋此地。”这里引用了刘伶的故事,刘伶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酒鬼,以嗜酒著称。诗人借刘伶的例子,表达了对适度饮酒的推崇,同时也暗示了对死亡的坦然态度,认为如果真的醉倒,就让荷叶随身,死后也愿意埋在这里,体现了对自然和生命的豁达态度。
最后,“岂必效阮生,区区哭穷路。”阮生指的是阮籍,另一位东晋时期的文人,以逃避现实、消极避世著称。诗人在此处反其意而用之,表示不赞同阮籍的消极态度,而是鼓励人们面对生活,即使在困境中也要积极应对,不轻易哭泣,展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探讨了饮酒与人生哲学的关系,既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也蕴含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
东都旧住商人宅,南国新修道士亭。
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古来隐者多能卜,欲就先生问丙丁。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