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氲迎近壑,乱鬈霭遥津。
暮色含微雨,林滋被细筠。
残腊(cán là)的意思:指在岁末年初,冬天将尽、春天将至之际,残存的冬季寒冷。
苍旻(cāng mín)的意思:形容天空广阔无边。
发春(fā chūn)的意思:指男子因受到外界刺激而性欲勃发的现象。
氛氲(fēn yūn)的意思:指空气中弥漫的浓厚气味或烟雾等,形容气氛浓郁。
暮色(mù sè)的意思:指天色渐暗,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也用来比喻事物接近结束或走向衰落的状态。
时物(shí wù)的意思:指与时代相适应的物品或事物。
岁序(suì xù)的意思:年岁的顺序和次序。
物变(wù biàn)的意思:
事物变化。《淮南子·泰族训》:“人之所知者浅,而物变无穷。”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宋 苏辙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之一:“空使坐中人,慨然嗟物变。”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载物变,统之天文。”
先发(xiān fā)的意思:先行动,先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
忧居(yōu jū)的意思:忧虑担忧地居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的景象,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美景的感慨。首句“岁序属残腊,云容先发春”表明时间已经接近年末,但云中的气息却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氛氲迎近壑,乱鬈霭遥津"则形象地描绘了雨后的云雾如何在山谷间缭绕,形成一片迷离的景色。
"暮色含微雨,林滋被细筠"这一句,通过对暮色中仍有细雨和林间被露珠覆盖的情形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湿润生机的感受。最后两句“忧居时物变,有泪洒苍旻”则流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事物无常的感伤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憧憬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