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荧孤萤飞,来助明月辉。
明月出东屋,萤向故林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开篇“清池有华光,深夜闇不发”两句,勾勒出一片清澈见底的池水,在深夜中反射着微妙的光辉,但并不张扬。诗人通过这种描述,传达了一个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紧接着,“繁星虽灿灿,含光待明月”两句,则是对夜空中繁星点缀的描绘。尽管星辰璀璨,但它们似乎在等待着月亮的出现,以便将自己的光芒融入更为明亮的月光之中。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层次感和秩序感的把握,也体现了一种期待与寄托。
“荧荧孤萤飞,来助明月辉”两句,转而描写了萤火虫在夜晚的飞舞,它们仿佛是为了增加月光的辉煌而来。这里萤火虫的点点光芒与明月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最后,“明月出东屋,萤向故林归”两句,则是对夜晚景象的高潮。明亮的月牙从东方房屋中升起,而萤火虫则似乎有了归宿,向着熟悉的森林飞去。这既表达了一种自然界生命活动的和谐,也暗示了一种时光流转与生命循环的哲理。
整首诗通过对清池、繁星、孤萤、明月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夜晚美丽景色的细腻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大风卷地沙尘昏,十日不得一出门。
眼中俗子浩于海,思欲一见云中君。
云中之君玉为节,廌冠峨峨照晴雪。
振衣惊落琪树花,片片人间作明月。
有时霹雳生风雷,松声晓落青崔嵬。
众芳收雨作春色,瑶草绿遍三蓬莱。
有时笔端吐光怪,干将生花玉龙蜕。
广寒天上闻步虚,万壑千崖起秋籁。
嗟余困学无所成,仙家幸识黄麒麟。
愿从辋川觅诗法,白鸥飞入南山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