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梅 仙 坛 宋 /刘 霆 午 吏 隐 清 风 几 百 年 ,长 松 修 竹 满 坛 前 。汉 皇 若 听 三 书 谏 ,未 必 先 生 便 肯 仙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必先(bì xiān)的意思:必须首先做的事情,优先完成的任务。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汉皇(hàn huáng)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汉朝皇帝,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权势和统治力。
吏隐(lì yǐn)的意思:指官员避世隐居,不再参与政治事务。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 注释
- 吏:官吏。
隐:隐居。
清风:清新的风。
几百年:数百年。
长松:高大的松树。
脩竹:修长的竹子。
满:充满。
坛前:坛子前面。
汉皇:汉朝的皇帝。
若:如果。
听:听取。
三书:三次劝谏的文书。
谏:劝告。
未必:不一定。
先生: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便:就。
肯:愿意。
仙:成仙。
- 翻译
- 官吏隐居在清风中已数百年,
长长的松树和修长的竹子环绕在坛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刘霆午的《题梅仙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感悟。
"吏隐清风几百年"一句,以“吏”指古时掌管文献档案的小官吏,暗示历史悠久,清风如同岁月的见证,静默无声却又清晰可辨。"长松脩竹满坛前"则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长松和脩竹在梅仙坛前郁郁葱葱,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两句"汉皇若听三书谏,未必先生便肯仙",诗人借用古代“三书”即《尚书》、《春秋》、《易经》的典故,提出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如果汉朝的皇帝能够倾听儒家三部圣书中的谏言,那么即使是先生(可能指孔子或者其他圣贤),也不一定愿意成仙。这两句表达了对权力和真理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于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抉择。
整首诗通过古典文化的引用和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历史智慧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文老使君宗兄见赠近体佳什两篇仆与公别四十馀年一旦邂逅情著于辞·其一
使君元自锦官来,百丈重寻滟滪回。
化阅行年如伯玉,心成全德过王骀。
把麾政尔人生贵,持橐终期间世才。
莫问桃花今老矣,刘郎去后任渠栽。
雍熙中植桐于萧寺壬辰登科后告老来寺留题
桐枝手植有桐孙,二纪重来愧此身。
三匹衣鱼联贵仕,十洲轩冕接清尘。
耕桑虽喜多新陇,耆艾堪嗟少故人。
萧寺前题粉壁在,又书丁巳对壬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