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畏轩竹枝词·其六》
《三畏轩竹枝词·其六》全文
清 / 卓肇昌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押[蒸]韵

端然闭户先生,著得新书未曾

坐畏泥涂凭数卷,前身浑是个诗僧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端然(duān rán)的意思:指态度端正,举止庄重,不苟且,不随便。

泥涂(ní tú)的意思:比喻言辞低下,不堪入目。

前身(qián shēn)的意思:指某事物或某人的以前的形态、状态或身份。

诗僧(shī sēng)的意思:指能够写出优秀诗歌的僧人,也用来形容具有诗才的人。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新书(xīn shū)的意思:指新出版的书籍,也可比喻新的观点、新的学说、新的理论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静心读书的隐士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宁静与专注。"端然闭户一先生",开篇即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与状态——一位端坐于屋内、远离尘嚣的读书人。"著得新书觉未曾",进一步强调了这位先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即使面对的是已读过的书籍,也依然能从中发现新的感悟与启发。

接着,"坐畏泥涂凭数卷"一句,以"坐畏"二字生动地刻画出先生在阅读时的专注与敬畏之心,仿佛外界的泥泞与污垢都无法打扰到他内心的平静与对知识的渴求。"数卷"则暗示了书籍虽多,但先生却能一一细读,不厌其详,体现了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问的虔诚。

最后,"前身浑是个诗僧"这一句,以一种超脱的视角,将这位读书人比作前生的诗僧,既是对先生精神境界的高度赞扬,也是对其内心世界的一种诗意化的解读。这不仅表达了对先生深厚文化底蕴的敬仰,也暗含了对其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专心致志读书的隐士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自我超越的向往,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卓肇昌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满江红 授(原作受,据道藏改)记门人

吾道玄关,决不许、外边人人。
有学者来参,防他做贼。
猛把杀人刀子举,活人手段轻拈出。
更单提、独弄逞神通,谁能敌。
若是个,善知识。
便承当,心不惑。
仗奋心刚胆,逢佛杀佛。
举步便能欺十圣,口开便要吞三极。
把乾坤、天地尽掀翻,真奇特。

(0)

沁园春·身处玄门

身处玄门,不遇真师,徒尔劳辛。
若绝学无为,争知阖癖,多闻博学,宁脱根尘。
固守自然,终成断灭,着有着无都不真。
般般假,那星儿妙处,参访高人。
一言说破元因。
直指丹头精气神。
问一穷玄关,本无定位,两般灵物,只在心身。
动静相因,有无交入,五气朝元万善臻。
幽奇处,把一元簇在,一个时辰。

(0)

满江红 令门人和

采药归来,这鼎器、乾金铸写。
那些儿道理,全凭主者。
先把根尘都扫尽,从前熟处休沾惹。
问行工、进火事如何,凭般若。
五雷车,青龙*。
烧山符,心铸写。
更涤虑洗心,灵泉浇洒。
九转功成丹道毕,一灵真性还虚也。
那赤条条地法王身,无可把。

(0)

沁园春·道本虚无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
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0)

沁园春·说与学人

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
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
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
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
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

(0)

沁园春 赠春谷清禅师

智断坚刚,奋心决烈,便透玄关。
把杀人手段,轻轾拈出,活人刀子,慢慢教看。
一剑当空,万缘俱扫,方信道瞿昙即老聃。
玄夙播,看春生寒谷,觌面慈颜。
从他雪覆千山。
那突兀孤峰青似蓝。
况击竹拈花,都成骨董,扬眉瞬目,也是*顸。
劫处风光,日前荐取,擘破面皮方罢参。
如何是,那祖师的意,合掌和南。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杨玉衔 释绍嵩 释慧开 邝露 梁有誉 龚璛 黎景义 唐文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