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方通判良翰·其四》全文
- 注释
- 九死:形容极其危险或困难。
穹庐:指北方游牧民族居住的毡帐,象征艰难困苦。
陇西: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西部边疆。
惭:羞愧。
时节:指特定的季节或时间。
义:道义,正义。
柱下:古代官署名,此处借指学问渊博的学者。
老聃:即老子,中国古代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 翻译
- 即使面临九死一生的困境,我也不会轻易放弃,希望将来不要让陇西的人们感到羞愧。
清明时节常常讲述道义之事,但柱下的那位老人,究竟是谁,是老子吗?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林光朝对故去的方通判良翰的深深哀悼和对其高尚节操的赞扬。"九死穹庐我未甘",意为即使面临生死困境,方良翰也坚韧不屈,显示出他的英勇与坚韧。"后来勿使陇西惭",陇西指边疆地区,暗示方良翰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贡献,希望后人铭记他的事迹,不让他在边疆的历史中留下遗憾。
"明时节义多传述",强调了方良翰的光明磊落和重道义的行为值得后世流传颂扬。最后一句"柱下何人是老聃",以老子(老聃)自比,暗示方良翰的智慧和道德修养如同古代圣贤,他的精神将如同老子一样永垂不朽。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敬仰和怀念之情的挽诗,高度评价了方通判的品格和业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四
欢颜定可承,相约十日后。
冷斋得春融,清气满户牖。
高谈任纵横,参语可谁某。
家督秋水翁,厚德压曹偶。
同眠布被温,共听寒潮吼。
可惜武城师,讲堂隔川阜。
待写荆合图,同居期白首。
家风五百年,宗族世敦厚。
夙夜念所生,敬离誓不苟。
安排芷蓿盘,遍酌屠苏酒。
闻衎石兄归郡城下榻学山兄乐寿堂赋呈四首末篇兼怀云寿兄武义·其二
江乡迫岁俭,物价日腾踊。
义田分无多,况未薙荒茸。
几家典寒衣,籴米入斗甬。
一饱未终朝,饥肠已雷动。
即今眼中人,何术救决踵。
归装万卷书,美味逾嘉种。
心计删研桑,遗经述郑孔。
乐道久忘贫,萧然扫尘塕。
里党欢相依,出门无倥偬。
愿买田一双,耦耕傍先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