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挽联以陈毅先生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为线索,巧妙地将张之洞的生平事迹与两位历史人物——陈同甫和范仲淹相联系,既展现了张之洞的胆识与担当,也凸显了其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成就。
“曾许敢言,上书我愧陈同甫”这一句,首先赞扬了张之洞敢于直言的勇气。陈同甫,即陈亮,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以敢于批评时政著称。陈毅在此处将张之洞与陈同甫并提,意在强调张之洞在面对不公或不当之事时,同样具有不畏强权、勇于发声的品质。同时,陈毅自谦“我愧”,表达了对张之洞这种精神的敬佩与自省。
“老而入相,当日群期范仲淹”则进一步赞美了张之洞的政绩与影响力。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闻名。陈毅在这里将张之洞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不仅肯定了张之洞在晚年能够进入高位,更强调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通过“群期”二字,陈毅还暗示了张之洞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受到的广泛赞誉。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张之洞的个人品质和政治贡献,同时也体现了陈毅对其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通过巧妙的对比与引用,不仅丰富了张之洞的形象,也展现了陈毅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深厚人文素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其三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
西湖天下应如是。谁唤作、真西子。
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
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
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泛扁舟、仍携佳丽。
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
和靖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
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蜡梅
天向梅梢别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
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拆一枝。
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
湍驶风醒酒,船回雾起堤。
高城秋自落,杂树晚相迷。
坐触鸳鸯起,巢倾翡翠低。
莫须惊白鹭,为伴宿清溪。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