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光所作的《怀三峰楼》。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一川花柳拥雕栏”,以“一川”点明广阔的视野,接着“花柳”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而“拥雕栏”则赋予了这幅画面以动态感和层次感,仿佛那花柳正簇拥着高高的栏杆,展现出一种和谐与美感。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一幅春日美景图,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浓绿浮空四面山”,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引向四周的山峦。这里的“浓绿”不仅形容了山色的深邃与茂盛,也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而“浮空”二字则巧妙地运用了视觉效果,让读者仿佛能看到山峦在空中浮动,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动态美。这一句通过色彩和空间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便欲移家来住此”,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喜爱,以至于产生了想要定居于此的想法。这种情感的流露,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的束缚,与自然融为一体,过上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最后一句“不将名姓落人间”,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决心。他希望远离尘嚣,隐匿于自然之中,不再为名利所累,不再受世俗的牵绊。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表达深沉内敛,充分体现了李光作为宋代文人的艺术造诣和人文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声声慢 赠王彦宝
瘿除人我,冰冷高低,唤惺今是昨非。
检教灵质,枉受万劫沉迷。
况遇真风大阐,要诸仙、选陀名题。
显一志,敢泥抛骨肉,*弃轻肥。
觅个烟霞妙趣,息诸缘妄想,落魄无为。
保护一真,洞照力尽严持。
安泊元空妙体,显灵光、出入相随。
前途了,决平登觉岸,稳步仙梯。
江梅引 赠李元法
不惊荣辱总无忧。
度春秋。
得优游。
打破**,无物挂心头。
天内一天为活计,调龙虎,恣盘旋,斗未休。
紫金霜结有来由。
晃三周。
玉童收。
法界清天,风月独相酬。
神妙器成堪中选,向仙院,夺仙标,第一筹。
瑞鹤仙·岁华如转辇
岁华如转辇,叹世路忙忙,何日知足。
锥刀竞蛮触。
这浮名浮利,少荣多辱。
谁能寡欲。
解恬淡、天之美禄。
把尘缘一旦纷飞,回首退藏岩谷。
清福。
松间步月,石上眠云,性如麋鹿。
高歌一曲。
闲吟罢,布棋局。
听猿啼鹤唳,水绿山青,篱外风敲瘦玉。
这真欢,夸古腾今,几人继续。
满庭芳·决烈修真
决烈修真,殷勤办道,万缘识破皆空。
太虚鼎内,默默养和冲。
一颗灵珠灿烂,光辉似、月射千峰。
长春景,五云台上,芝草吐香风。
这些微妙理,有缘端的,千里相逢。
纤尘不染,清净是真功。
日用头头不昧,超生灭、法界难笼。
还能此,逍遥自在,处处是仙宫。
满庭芳·大觉光明
大觉光明,不须外觅,人人各有如来。
浮生迷昧,贩骨走千回。
凿透灵源法海,禅河涨、风浪崔巍。
泥牛吼,威音嘹亮,铁壁起云雷。
菩提。
无缝塔,林峦掩映,山色分开。
任曹溪雪满,漏泄红梅。
处处香严法界,休分别、只树蒿莱。
真消息,孤峰顶上,石女绣莓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