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
九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
白龙(bái lóng)的意思:指纯洁无暇、高尚无私的人或事物。
不平(bù píng)的意思:指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或心理状态。
传道(chuán dào)的意思:传播道理或教义。
道神(dào shén)的意思:指道德修养高深,具备超凡的智慧和能力的人。
鼓动(gǔ dòng)的意思:鼓动指挑动、煽动人们的情绪或行动,使其产生强烈的反应或动力。
时见(shí jiàn)的意思:指事物在特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才能见到或出现。
天鼓(tiān gǔ)的意思:指天上的鼓声,比喻天下人民的呼声。
暄寒(xuān hán)的意思:形容天气逐渐暖和,寒冷逐渐减退。
自鸣(zì míng)的意思:自我陶醉,对自己的成就感到非常满意和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奇特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拟人化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开篇“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鸣”两句,运用了神秘色彩,似乎是在描述一种超自然的现象,沙漠中的奇特声响,如同天籁之音。
紧接着,“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震撼人心的情景。这里的“天鼓”和“地雷”都给人以强烈的视听冲击感,使人不禁想象那可能是何等壮观。
第三句“九削棱还峻,人跻刃不平”则转向了对险峻之地的描写。这里的“九削棱”,形容山势之陡峭,而“人跻刃不平”则强调了攀登其中的艰难与危险。
末两句“更寻掊井处,时见白龙行”似乎是在描述一种探索和发现的情景。诗人在寻找一个隐秘之地,不期然间竟见到一条“白龙”,这或许是对自然美景的浪漫想象,或是对神奇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