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夜 过 五 牧 宋 /杨 万 里 船 头 更 鼓 打 两 声 ,如 何 未 到 常 州 城 。道 旁 火 炬 如 昼 明 ,道 上 牵 夫 如 蚁 行 。今 宵 到 得 荆 溪 馆 ,我 欲 眠 时 夜 还 短 。明 朝 拥 被 窥 舡 窗 ,百 尺 柳 条 垂 两 岸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船头(chuán tóu)的意思:指船的前部,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前端或领头人。
道上(dào shàng)的意思:指在社会上行走、交往的人们。
到得(dào de)的意思:能够到达、能够做到
更鼓(gēng gǔ)的意思:更加努力,更加奋发。
火炬(huǒ jù)的意思:火炬是指点燃的火把,比喻带领人民走向光明的人或事物。
今宵(jīn xiāo)的意思:指今晚、今夜,也表示时间短暂,转眼即逝。
两岸(liǎng àn)的意思:指海峡两岸,特指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明朝(míng cháo)的意思:指明亮的早晨,也比喻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时代。
如何(rú hé)的意思:表示询问或描述做某事的方法或步骤。
时夜(shí yè)的意思:指白天和夜晚,泛指时间。
蚁行(yǐ xíng)的意思:指行动缓慢、前进困难的样子,形容事情进展缓慢而困难。
拥被(yōng bèi)的意思:指争夺衣被,争抢物品。
- 注释
- 船头:船的前端。
更鼓:古代夜间报时的打击乐器。
如何:为什么。
常州城:地名,古代城市。
道旁:路边。
火炬:火把。
如昼明: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牵夫:拉纤的人。
蚁行:像蚂蚁一样排列行走。
今宵:今晚。
荆溪馆:地名,可能为旅店。
眠时:入睡的时候。
夜还短:夜晚似乎还很长。
明朝:明天早晨。
拥被:裹着被子。
窥:偷看。
船窗:船舱的窗户。
百尺柳条:极长的柳树。
垂两岸:在两岸低垂。
- 翻译
- 船头的更鼓敲响了两次,为何还未抵达常州城。
道路两旁的火把明亮如白昼,路上拉纤的人们像蚂蚁一样前行。
今晚我将到达荆溪馆,想睡觉时夜晚却似乎还很长。
明天早晨我裹着被子透过船窗看去,两岸百尺长的柳条低垂着。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夜晚乘船行进的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航的艰辛与独特之美。
"船头更鼓打两声,如何未到常州城。" 这两句表达了旅人的急切心情,船上的鼓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而目的地却还未到达,这种等待中的焦虑和期待交织在一起,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夜行者的心理画卷。
"道旁火炬如昼明,道上牵夫如蚁行。" 这两句生动描绘了夜航的场景,火炬照亮了夜色,使得周围环境仿佛白昼般明亮,而路上的牵引者则像忙碌的小虫一般,这种对比手法不仅增强了画面感,也突出了夜行中人与自然、光与暗的互动。
"今宵到得荆溪馆,我欲眠时夜还短。" 旅人终于抵达了一处休憩之所,但由于夜仍未深,旅人的疲惫心情并未得到完全的释放,这里的“夜还短”暗示着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持续。
"明朝拥被窥船窗,百尺柳条垂两岸。"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次日清晨的情景,旅人在温暖的被窝中偷看船窗外的世界,而那高达百尺的柳树枝条,如同轻柔的丝带,垂挂在两岸之上。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旅途生活的一种诗意化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仅展示了夜航的艰辛和独特,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情感交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