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收农亦苦,纳稼无休歇。
霜荠饱萨波,夜火燃榾柮。
青齐秋复可,更解愁怀郁。
这首诗描绘了秋季村庄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与丰收的喜悦。
首句“有收农亦苦”,开篇即点明了农民在收获季节的辛劳,虽有收获,却也伴随着辛勤的付出。接着,“纳稼无休歇”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劳作的持续性,没有片刻的停歇,体现了劳动的艰辛与执着。
“霜荠饱萨波,夜火燃榾柮”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节。霜冻中的荠菜虽然饱受寒冷,但依然生机勃勃;夜晚的火光温暖而明亮,照亮了劳作的人们。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既有艰苦的一面,也有温馨与希望。
“村村景象佳,冬麦绿蓬蔚”则描绘了整个村庄的美好景象。冬日里,绿色的麦田如同一片茂盛的森林,给寒冷的季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也是对农民辛勤耕耘成果的肯定。
“览兹增额庆,吟情因以勃”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感慨与赞美。看到如此美好的乡村生活,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激动,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笔端。
最后,“青齐秋复可,更解愁怀郁”一句,诗人展望未来,期待秋天再次到来,不仅意味着新的收获,也寄托了对生活困境得以缓解的希望。这句话既是对当前美好生活的颂扬,也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乐观,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是清代乡村生活诗作中的一篇佳作。
才从东鲁来,又向东鲁去。
珊珊珂马出津桥,炯炯霜花照青署。
人生不愿多得钱,亦不愿有负郭二顷田。
但愿携书向东鲁,日与圣门孙子相周旋。
杏坛花暖鸣素弦,舞雩高咏春风前。
况君又饱公家粟,书中吏隐真神仙。
嗟我京华长作客,侍从无才竟何益。
几年欲作东鲁游,尘土吹人行不得。
因君归去起遐瞻,泰岳岩岩倚天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