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国(bào guó)的意思: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做出奉献。
不释(bù shì)的意思:形容坚决、不屈不挠,坚决不放弃。
此地(cǐ dì)的意思:指当前所在的地方或此时此刻的情况。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国是(guó shì)的意思:国家的根本大计或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
胡马(hú mǎ)的意思:指匈奴的马,也用来比喻野蛮而难以控制的人或事物。
酸辛(suān xīn)的意思:形容感觉酸痛和辛辣。
有怀(yǒu huái)的意思:有怀指心怀某种情感或怀念某人或某事。
终身(zhōng shēn)的意思:一生、终生
- 注释
- 怀:思念。
释:放下。
暂:暂时。
胡马:指外族势力。
底事:到底有什么用。
何人:什么人。
耻:感到羞耻。
干戈:兵器,代指战争。
- 翻译
- 长久以来心中充满思念,每一句话都饱含辛酸。
这里暂时是胡马之地,但我的一生都将作为宋朝子民。
读书究竟有何用处,我又能为国家做些什么人。
我羞于见到战乱,荒芜之城梅花又在春天盛开。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的《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其二)》中的第二首。它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国情怀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首句“有怀长不释”直接道出诗人内心无法摆脱的忧虑和思念,每句话都蕴含着酸楚之情。“此地暂胡马”暗示了国家暂时被外族占领的现实,而“终身只宋民”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忠诚和身为宋人的坚定身份。
“读书成底事”一句,诗人反思自己苦读多年,却未能在乱世中有所作为,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自责。“报国是何人”进一步强调了他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流露出了对个人无能为力的悲愤。
最后两句“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诗人以梅花在荒芜之城中独自开放,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同时也寓言了国家的衰败和自己的孤寂,以及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充分展现了郑思肖在亡国之痛中的高尚情操和深沉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故大学士兼江南河道总督高斌
本朝善治河,靳辅齐苏勒。
斌实可比靳,弗徒保工急。
至其于齐也,有过无不及。
惟是闭三坝,自信过于力。
下河曾受福,异涨害亦迫。
用此抵以罪,劝惩国之则。
然终谅其心,与祠复原职。
壬午复南巡,清口亲定式。
预拆东西坝,频年已受益。
昨秋黄河决,洪湖涨因逼。
无已徐启坝,未至冲溃棘。
使斌而有知,应叹初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