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辩言》
《辩言》全文
宋 / 孔平仲   形式: 古风

两叶可掩目,两豆可塞耳

小人奸邪君子防近蔽。

周公未免谤,孔子亦遭毁。

人言不足信,自古如此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足(bù zú)的意思:不值得惊奇或不足以引起注意

奸邪(jiān xié)的意思:指心术不正,行为恶劣,具有欺诈、狡猾、犯罪等负面意义。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孔子(kǒng zǐ)的意思: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尊敬孔子和他的思想,也用来形容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两叶(liǎng yè)的意思:指相似或相对的两个人或事物。

人言(rén yán)的意思:指别人的言论、议论。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塞耳(sè ěr)的意思:塞住耳朵,不听或不理会别人的劝告或警告。

未免(wèi miǎn)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行为过于极端、不可避免或无法容忍。

小人(xiǎo rén)的意思:指心胸狭窄、卑鄙无耻、行为恶劣的人。

周公(zhōu gōng)的意思:周公是指古代中国周朝的开国君主周公旦。在成语中,周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公正无私,以及对人民负责任的态度。

自古(zì gǔ)的意思:从古至今,自古以来。

不足信(bù zú xìn)的意思:不能完全相信,有怀疑的态度

鉴赏

此诗《辩言》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对人性的洞察令人赞叹。

首句“两叶可掩目,两豆可塞耳”以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面对外界信息时,往往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蒙蔽,如同树叶遮挡视线,豆子堵塞耳朵一般。这反映了人性中对于信息的筛选与偏见,即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认知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其他观点。

接着,“小人多奸邪,君子防近蔽”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中不同个体行为的差异。小人因其奸诈之心,常行不轨之事,而君子则需警惕身边之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这里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人际交往中保持警觉的必要性。

“周公未免谤,孔子亦遭毁”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说明了即使圣贤如周公、孔子,也难以避免他人的非议和诋毁。这不仅是对古代先贤的致敬,也是对后世为人处世的警示,提醒人们不应因他人言论而轻易动摇自我信念。

最后,“人言不足信,自古均如此”总结了前文的论述,指出在纷繁复杂的言论中,不应盲目相信他人之言,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就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这句话既是对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倡导,也是对社会舆论环境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辩言》一诗通过对人性、道德、历史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

作者介绍

孔平仲
朝代:宋   字:毅父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生辰:1044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你喜欢

依韵和仲灵禅师喜贾丞相赵翰林见称辅教编之

浩荡藤州老,雄文鼓大编。
声名元自重,述作许谁传。
成诵惭空久,相逢偶未缘。
承明内外相,交口誉师贤。

(0)

又自和二首

万事人间若漏卮,喜情常满固难期。
却将昨日樽前菊,零落金钿已觉衰。

(0)

予连日奔走吏事蚤出暮还君然兄数赐临问乃不

朝出鸡声新,暮归马蹄苶。
思君不得往,一饭或三辍。
自从伐木兴,友道寝欲灭。
夫子眷独勤,聊解予心结。

(0)

予家畜狸花二猫一日狸者获鼠未食而花者私窃

狸猫得鼠活未食,戏局之地或前后。
猫欺鼠困纵不逐,岂防厥类怠其守。
花猫狡计伺狸怠,帖耳偷衔背之走。
家人莫究狸所得,只见花衔鼠在口。
予因窃觇见本末,却笑家人反能否。
主人养猫不知用,谬薄狸能服花厚。
花虽利鼠乃欺主,窃狸之功亦花丑。
人间颠倒常大此,利害于猫复何有。

(0)

月卿大师以书抵予言到自永嘉今将还杭因索诗

京洛多年作意游,撇然归思满林丘。
尘衣才洗吴中水,吟锡还寻海畔州。
独夜挥弦泣山鬼,几旬谈妙动藩侯。
孤云高迹真无定,又理轻装买客舟。

(0)

某前日以鄙诗叙谢通判国博特垂宠和谨复依韵

夫子文章却异端,横流遏尽见平湍。
间于风雅能臻极,粹甚圭璋不假刊。
累句辄尝论盛美,赐篇还与作荣观。
起予自愧无商学,何敢言诗向杏坛。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黎民表 朱诚泳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