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户说(hù shuō)的意思:指言辞悖谬,背离事实。
九天(jiǔ tiān)的意思:形容程度极高,超出一般范围的事物或人。
明知(míng zhī)的意思:明明知道,明明清楚。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三代(sān dài)的意思:指祖父、父亲和子孙三代人。
文献(wén xiàn)的意思:指古代的书籍、文书等,也泛指有价值的文字资料。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应有(yīng yǒu)的意思:应该有的,理应拥有的
余怀(yú huái)的意思:余怀指对过去的事情或人的思念、怀念之情。
自我(zì wǒ)的意思: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意识。
以汤止沸(yǐ tāng zhǐ fèi)的意思:用热水来止住沸腾的水,比喻采取某种措施来制止事态的发展。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郭之奇的作品,名为《修邑志成有不察而斋怒者乃得谤又以有所誉来也感而赋之四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纂县志过程中,面对不同意见和评价时的复杂心情。
首句“文献萧萧近百年”,描绘了修纂县志工作历经时间的漫长与文献资料的丰富,暗示了工作的艰巨性。接着,“敢云千载定斯篇”则表达了对能否在千年之后被认可的不确定感,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敬畏与自我怀疑。
“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三代”(夏商周)的正直行为与“我”自认为正确的方向进行类比,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标准和正确道路的坚持与追求。
“非鉴无情应有怒,以汤止沸岂能平”两句,通过比喻和反问,指出即使面对无情的批评或误解,也不能轻易愤怒或妥协,强调了保持内心平静和坚持原则的重要性。
最后,“明知户说终何术,苟信余怀亦所坚”表达了诗人明白面对众说纷纭的情况,最终如何选择并无明确方法,但只要坚信自己的内心,就能坚守立场。整首诗展现了诗人面对批评与赞誉时的冷静思考和坚定信念,以及对历史责任的深刻认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