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既题斋扁,堂名却又同。
游杨朱吕后,先且学忠公。
这首诗是宋代林希逸所作的《题吴司户思忠堂》,通过“我既题斋扁,堂名却又同”两句开篇,巧妙地将个人的斋号与吴司户思忠堂相呼应,体现了对吴司户思忠的敬仰之情。接下来,“进思臣职分,意慕世宗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职责的追求和对古代君主英明治理的向往。
“欲问传心法,无如尽己功”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精神传承的渴望,以及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这一目标的决心。最后,“游杨朱吕后,先且学忠公”以历史人物杨朱、吕后和忠公为引,进一步强调了忠诚与道德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吴司户思忠品格的推崇。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忠诚与道德的深刻思考,也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历史智慧的尊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
十里五里石,一步一长嗟。
行行山转高,悠悠日将斜。
萦折抵深谷,直下十数家。
来往自成村,桃柳映桑麻。
崖杉老绛叶,石棕垂枯花。
阴凝四时雪,阳燄一川霞。
谁令余到此,幽意浩无涯。
行将办畚锸,来此耕山畬。
林疏暑风剧,窗户殊未凉。
悠然倦不力,吾我已俱忘。
眼醒见周秦,眼醉游轩黄。
日月山外过,兴废枕中藏。
振衣起长啸,六合何轩昂。
斯人纵高视,旁皇复旁皇。
于焉读晋史,感激系中肠。
言言不能已,自笑已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