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陈宝琛所作,名为《瀛台侍直七月至九月得十六首》中的第十三首。陈宝琛以“鹤声”为引子,表达了对岁月静好、平安长久的渴望与祝福。
首句“鹤声不到南台树”,以鹤声未至南台树,象征着某种美好或祥和的状态并未降临,营造了一种期待与向往的氛围。接着,“六岁君王试擘窠”一句,可能暗含了对某位君王或重要人物的敬仰与期待,通过试擘窠(尝试书写或创作)来表达对其才能与影响力的赞赏。
后两句“但愿平安能永保,老臣受赐已多多”,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希望天下太平,人民生活安定,同时也表达了作为老臣的满足感与感激之情。这里的“受赐已多多”既是对自身获得的荣誉与恩宠的谦虚表述,也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衷心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的深切期盼以及对国家富强的热切祝愿,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河间郡城即事
揽辔度武垣,民瘼随时咨。
颓城既毕筑,荒舍稍以治。
癸亥甲子间,此地荐被饥。
闻之往来人,灾黎渐不支。
柴薪千里无,安得饱树皮。
南顾增予戚,沟壑填相随。
勤宣命大吏,分理督有司。
仓粮与库帑,尔何吝惜为。
迩年运转旋,有收天降慈。
历览惬予怀,老幼咸熙熙。
町疃有盖藏,鸡犬无羸疲。
乃悟向所闻,人言或过之。
何以知其然,古树仍乔枝。
所云无柴薪,诞也夫岂其。
设谓近所植,粗应不及围。
以此例其馀,前事诚可疑。
虽然更有说,观过仁可知。
救荒有常经,宁滥毋或遗。
万一讳灾伤,何以保吾师。
《过河间郡城即事》【清·弘历】揽辔度武垣,民瘼随时咨。颓城既毕筑,荒舍稍以治。癸亥甲子间,此地荐被饥。闻之往来人,灾黎渐不支。柴薪千里无,安得饱树皮。南顾增予戚,沟壑填相随。勤宣命大吏,分理督有司。仓粮与库帑,尔何吝惜为。迩年运转旋,有收天降慈。历览惬予怀,老幼咸熙熙。町疃有盖藏,鸡犬无羸疲。乃悟向所闻,人言或过之。何以知其然,古树仍乔枝。所云无柴薪,诞也夫岂其。设谓近所植,粗应不及围。以此例其馀,前事诚可疑。虽然更有说,观过仁可知。救荒有常经,宁滥毋或遗。万一讳灾伤,何以保吾师。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6367c71391d9238846.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