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薰兮,人之近兮。
天温厚之气,以幸吾鄱江之民兮。
南风薰兮,我不靳兮。
无请弗获,以幸吾乐平之民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风带来温暖与祥瑞的美好景象。"薰兮"一词,常用以形容春风的和煦与柔顺,"如其仁兮"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份自然恩赐的赞美之情。诗中多次反复"南风薰兮",强调了南风所带来的温暖气息,如同君子的宽厚仁德。
在"盎乎惠和,物之乐且欣兮"一句中,作者用"盎乎"形容南风的遍布与充沛,以及它对万物生长所带来的欢愉。接着"人之近兮"表明这份温暖是普世皆可享有的,而非仅限于某个特定群体。
诗中还提到"天温厚之气, 以幸吾鄱江之民兮",这里的"天温厚之气"指的是自然界对人间的恩惠与关怀。作者认为这种气息是大自然赋予鄱江一带人民的福泽。
至于"南风薰兮,于诞之辰兮",则是在庆祝某个喜悦之事的发生,可能是一种生育或新生命的象征。紧接着"何以寿之有,南山之椿兮"一句中,提到了长寿与南山上的椿树,这里椿树常被用来比喻长寿和吉祥。
最后两句"南风薰兮,我不靳兮。无请弗获,以幸吾乐平之民兮"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份自然恩赐的欣喜与感激,"我不靳兮"意味着接受这一切而心存感激,而"无请弗获"则强调了一种不待言明即可获得的天然福祉。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颂扬自然美好、赞美万物和谐共生的佳作,充满了对大自然恩赐与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
凄清临晚景,疏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云峰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点点远空排。
春望上春台,春窗四面开。
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
年荒谷菜俱不熟,但得馔芋如馔玉。
世乱家无甔石储,聊藉御冬作旨蓄。
卖芋老农为我言,此芋往年当菽粟。
近缘城贼横索钱,钱贵芋贱偿不足。
豺狼无厌怒张口,不食芋头食人肉。
上农犹有谷在囷,一千钱须谷五斛。
岂知有谷无人买,贼但要钱不要谷。
谷贱固已伤农心,钱尽乏食死相属。
残冬满地皆荒凉,更恐来春绝草木。
我家避难来山中,闭门朝夕尚饘粥。
停箸忽听老农言,如鲠在喉举颦蹙。
呼童煮芋还饭农,劝汝握粟须出卜。
有芋莫问肉食人,如今将军多负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