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缺偏多感,月圆翻自悲。
-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秋闺(其二)》,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通过“月缺偏多感,月圆翻自悲”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月亮的盈亏变化来比喻人生的聚散离合,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月缺偏多感”,月之缺损,常让人感到遗憾与伤感。这里的“月缺”不仅指自然界的月相变化,也暗喻人生中的分离、挫折或遗憾。诗人借月之缺,表达了对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
“月圆翻自悲”,月之圆满,本应是团圆、美满的象征,但在诗人眼中却成了悲哀的源泉。这句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看到圆满时,反而会引发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不满,甚至是对未来的忧虑。这种反差,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差距的深刻洞察。
接下来的两句,“君看几圆缺,不异在家时”,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邀请读者观察月相的变化,并指出无论月圆还是月缺,都如同人在家中经历的日常一样平凡而真实。这里,诗人以月之圆缺的自然现象,类比人生的起起伏伏,强调了生活中的常态与普遍性,同时也暗示了面对生活变化时的平静与接受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它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普遍人性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九后三日后圃黄华盛开坐客有论近世菊品日繁未经前人赋咏惟明道尝赋桃花菊外此无闻焉因相与第其品之稍显者各赋一品某探题得桃花菊
南阳有佳人,被服长脩姱。
黄中粲有章,秀外青无华。
朝饮晋柴桑,夕餐楚长沙。
惟与高人处,耻作流俗夸。
玄都有俗士,品格固尔差。
遗之以潘沐,强欲相涂搽。
南阳笑谢遣,于此我何加。
游女荡春风,渔人眩红霞。
尔比予于是,岂欲相疵瑕。
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家。
寄声谢程子,为我删此花。
送徐校书知处州
峨峨海中山,十二楼五城。
仙人驷玉虬,径上凌紫清。
中道忽回薄,圭符下玉京。
彤幨曜白日,锦舆上头行。
扶桑揽余辔,缓步宽作程。
世间行己地,端亦胜蓬瀛。
谁乎低著身,哑咤闻新莺。
何如携令名,归以见母兄。
用世无小大,千里亦民氓。
少施五裤手,伫录屏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