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榻眠难熟,逢碑眼暂明。
残僧逃似鼠,难结社中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西林寺》,通过描绘荒凉的寺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怀念以及现实中的颓废与无奈。
“将谓如庐阜,因追数里行。” 这两句用来形容西林寺的破败和荒凉,如同古代的城堡一样,需要一路查找才能找到它的痕迹。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映现了寺院的废墟,也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变迁。
“问俱无古迹,来等慕虚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遗迹的追寻和怀念之情。尽管现场已经没有什么可供凭吊的旧物,但他仍然停留在这里,缅怀着那些传说中的伟大。
“借榻眠难熟,逢碑眼暂明。”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寺中暂时休息的情景。即使是借来的一块木板,也难以入睡,但当他偶然看到一块古碑时,他的眼睛却变得异常清明。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困顿,更表达了他对于历史文物的关注和尊重。
“残僧逃似鼠,难结社中盟。” 这两句则是对寺院内现实的一种描写。剩下的和尚们如同老鼠一样四处逃窜,这样的环境让人难以建立起团体间的信任和联盟。这样的景象,也映射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宗教机构也受到了影响。
整首诗通过对荒废寺院的描绘,以及诗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眷恋和现实中的颓废感慨,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