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琅琊王歌·其六》
《琅琊王歌·其六》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皓]韵

孤儿当门泣,门外霜皓皓

今年许裁襦,兄但视其嫂。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当门(dāng mén)的意思:指在门前担任门卫的人员,也用于比喻担任某种职责或承担某种责任。

孤儿(gū ér)的意思:没有父母或亲人的孩子。

皓皓(hào hào)的意思:形容阳光明亮、洁白纯净。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儿在寒冷的冬夜中哭泣的场景,反映了社会底层儿童的悲惨生活境遇。通过孤儿的哭声和门外的霜景,营造出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怜悯。

“孤儿当门泣”,开篇直入主题,点明了主角的身份——孤儿。一个“泣”字,不仅描绘出了孤儿的外在动作,更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孤儿之所以哭泣,可能是因为饥饿、寒冷或是对未来的绝望,这一幕让人感同身受,感受到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门外霜皓皓”,通过环境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儿所处的恶劣条件。霜的洁白与明亮,反衬出孤儿生活的阴暗与凄凉。皓皓的霜,象征着寒冷与孤独,也暗示着孤儿面临的困境是无法轻易克服的。

“今年许裁襦,兄但视其嫂。”这句诗则透露出孤儿家庭的状况。虽然有“许裁襦”的希望,即有机会得到衣物保暖,但这只是暂时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兄但视其嫂”,说明孤儿的哥哥只顾及自己的妻子,忽视了孤儿的需求。这种自私的行为,加剧了孤儿的困境,凸显了社会中人情冷漠的一面。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孤儿的遭遇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孤儿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人李攀龙通过简短的诗句,成功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悲苦瞬间,引发读者深思。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西江月·其一桂花

金母团成金粟,天妃散乱天花。王孙山里大排衙。

不许兰称王者。分付吴刚休斫,偷香有个虾蟆。

此身已坐广寒家。仰叫素娥飞下。

(0)

庭院深深.闺情

人远雕栊闲屈戍,芙蓉影瘦三秋。

春来懒整玉搔头。山桃开尽,何处滞兰舟。

紫燕不知侬落胆,飞飞触响帘钩。

楝花风起入妆楼。嗔郎薄倖,珠串湿香篝。

(0)

佳人醉.本事

绣户轻绡低捲。翠帐春情难遣。正一樽引满。

四肢微入,玉慵香软。

倒镜红潮初晕,溜横波、粉腻桃花片。鬓松钗亸。

娇倚郎扶,憨嫌婢见,笑影流苏颤。春流浅。

频携茗碗。好梦今宵未选。

(0)

寻芳草.咏草

深院望王孙,看几处、平芜春草。

正萋萋、南浦西堂悄。苔痕印、湘裙扫。

绿遍短长亭,断送尽、行人多少。

共愁生、一夜如丝绕。芳茵外、东风晓。

(0)

好女儿·其六寄妍华

草树天黏,乌鸟云潜。正南望、欲认春时路。

奈愁心怎说?恨眉长结,华发频添。

梦断江头何处,画楼畔、雨纤纤。

但重重、只是思量著,记钗痕入袖,鬓香流枕,环响当帘。

(0)

竹枝歌·其九

路迷乡思渺何极,长怨歌声苦凄急。

不知歌者乐与悲,远客乍闻皆掩泣。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柳亚子 叶恭绰 胡曾 朱庆馀 赵师秀 王勃 熊琏 李频 韩翃 于右任 徐鹿卿 史达祖 揭傒斯 冯煦 李鸿章 岑安卿 施肩吾 曹雪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