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今此去几时回,是法初无去与来。
《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送灵浩赴江州般若之请三首(其三)》中的第三首,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沉思考和对佛法真谛的领悟。
首句“师今此去几时回”,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友人离别后何时能归的关切之情,流露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的忧虑。
次句“是法初无去与来”,则转向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指出佛法的本质在于其内在性,而非外在的去留。这里的“去”与“来”不仅指人的行动,更象征着事物的变化和生命的流转,强调了佛法的永恒不变和普遍适用性。
后两句“一句但言无可得,宝函封印不须开”,进一步深化了对佛法的理解。通过“无可得”的表述,诗人传达了佛法中“空”的观念——世间万物皆为空相,没有永恒不变的存在。同时,“宝函封印不须开”则形象地比喻了对于佛法的追求不应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或物质的拥有,而应深入内心,寻求精神上的觉醒和解脱。这不仅是对友人离去的宽慰,也是对佛法真谛的深刻揭示,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人生和佛法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深刻探索和艺术表现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