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番社杂咏二十四首》
《番社杂咏二十四首》全文
清 / 黄叔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佳]韵

红毛旧习篆成蜗,汉塾今闻近社皆。

谩说飞鸮难可化,泮林已见好音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好音(hào yīn)的意思: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悦耳的音乐。

红毛(hóng máo)的意思:指外国人,尤指欧洲人,也指外国的事物。

见好(jiàn hǎo)的意思:指事物的发展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情况好转。

旧习(jiù xí)的意思:指陈旧的习俗、传统或思想观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一直保持的坏习惯。

谩说(màn shuō)的意思:胡乱地说话,没有根据地妄加评论或诋毁他人。

泮林(pàn lín)的意思:指聚集了许多人才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景象。首句“红毛旧习篆成蜗”以“红毛”指代外来文化或族群,通过“篆成蜗”形象地展示了这种文化在本地逐渐生根、发展的过程,如同蜗牛缓慢而坚定地前进,暗示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次句“汉塾今闻近社皆”则转向了本土文化,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汉学教育已经普及到了各个社区,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复兴。这里的“汉塾”特指传授儒家经典和传统学问的学校或场所,“近社皆”则强调了这种教育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后两句“谩说飞鸮难可化,泮林已见好音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飞鸮难可化”可能暗喻外来文化或观念的难以融入或改变,但紧接着的“泮林已见好音怀”则展示了实际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交流,外来文化已经在本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人们所接纳和欣赏。这里“泮林”可能象征着文化交汇的场所,而“好音怀”则表达了对这种文化融合的美好期待和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共存的和谐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于多元文化共生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作者介绍

黄叔璥
朝代:清

黄叔璥(1680年-1758年),字玉圃,号笃斋,清顺天大兴金墩人(即北京市境内孙公园金墩万卷楼)。孙公园位于今和平门外琉璃厂以西,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天府广记》作者孙承泽的私家花园。此园占地达数亩,东边止于今南新华街路西(李铁拐斜街就在其路东)园内建有“万卷楼”上下共14间,存放孙承泽的私人藏书。万卷楼的对面庭院里有“研山堂”1709年(清康熙48年)进士,1722年成为首任台湾巡察御史。 黄叔璥生于北京,卒于北京,宦海沉浮中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猜你喜欢

送人归吴

远爱春波正满湖,羡君东去是归途。

吟诗好向月中宿,一叫水天沙鹤孤。

(0)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度材垂后俭,选胜掩前功。

云构中央起,烟波四面通。

乍疑游汗漫,稍似入崆峒。

廛闬高低尽,山河表里穷。

峰恋从地碧,宫观倚天红。

灵槛如朝蜃,飞桥状晚虹。

曙霞晴错落,夕霭湿葱茏。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有时闲讲德,永日静观风。

玉斝飞无算,金铙奏未终。

重筵开玳瑁,上客集鹓鸿。

接武空惭蹇,修文敢并雄。

岂须登岘首,然后奉羊公。

(0)

感夫诗

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飞一饷间。

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0)

晚泊江口

郡城朝解缆,江岸暮依村。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双双归蜇燕,一一叫群猿。

回首那闻语,空看别袖翻。

(0)

送张侍郎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0)

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

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

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

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