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社杂咏二十四首》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景象。首句“红毛旧习篆成蜗”以“红毛”指代外来文化或族群,通过“篆成蜗”形象地展示了这种文化在本地逐渐生根、发展的过程,如同蜗牛缓慢而坚定地前进,暗示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次句“汉塾今闻近社皆”则转向了本土文化,表明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汉学教育已经普及到了各个社区,体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复兴。这里的“汉塾”特指传授儒家经典和传统学问的学校或场所,“近社皆”则强调了这种教育的普遍性和深入性。
后两句“谩说飞鸮难可化,泮林已见好音怀”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一句“飞鸮难可化”可能暗喻外来文化或观念的难以融入或改变,但紧接着的“泮林已见好音怀”则展示了实际上,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文化的交流,外来文化已经在本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人们所接纳和欣赏。这里“泮林”可能象征着文化交汇的场所,而“好音怀”则表达了对这种文化融合的美好期待和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融合与共存的和谐场景,体现了作者对于多元文化共生状态的赞美和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卜筑三川上,仪刑万井中。
度材垂后俭,选胜掩前功。
云构中央起,烟波四面通。
乍疑游汗漫,稍似入崆峒。
廛闬高低尽,山河表里穷。
峰恋从地碧,宫观倚天红。
灵槛如朝蜃,飞桥状晚虹。
曙霞晴错落,夕霭湿葱茏。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有时闲讲德,永日静观风。
玉斝飞无算,金铙奏未终。
重筵开玳瑁,上客集鹓鸿。
接武空惭蹇,修文敢并雄。
岂须登岘首,然后奉羊公。
送张侍郎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