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其四》
《次韵通明叟晚春二十七首·其四》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苍苍(cāng cāng)的意思:苍翠茂盛、郁郁葱葱的样子

初凉(chū liáng)的意思:初凉是指初秋的凉爽感觉。

解箨(jiě tuò)的意思:解开箨子,比喻揭穿欺骗的阴谋。

快人(kuài rén)的意思:指反应敏捷、动作迅速的人,也可指心思灵活、机智聪明的人。

柳暗(liǔ àn)的意思:指柳树茂密遮蔽阳光,使地面显得阴暗。比喻环境幽暗、景象模糊。

散衣(sàn yī)的意思:指没有固定工作或职业,没有稳定收入的人。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庭院(tíng yuàn)的意思:指家庭的院子或宅院。

行处(xíng chǔ)的意思:行为举止的地方

修竹(xiū zhú)的意思:指人品修养高尚,如同修剪整齐的竹子一般。

倚杖(yǐ zhàng)的意思:用手扶着拐杖作为支撑,形容老年人行走时的姿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庭院中的宁静与生机。首句“散衣行处雨初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漫步时感受到的微凉雨意,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庭院谁家柳暗墙”一句,通过描绘庭院中柳树的浓密,暗示了环境的幽静与深邃,同时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倚杖南轩看修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诗人独自倚杖于南轩,远眺修长的竹子,这一动作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淡泊,也寓意着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最后一句“快人解箨玉苍苍”,以“快人”形容竹笋破土而出的瞬间,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新生的活力与希望,而“玉苍苍”则赋予了竹子以高贵与纯洁的形象,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力与美感。

整首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上知府少卿

近代东南守,何人与古同。

唯公临婺女,变俗似文翁。

流化陶编户,延儒萃泮宫。

栖粮农亩溢,鞠草讼囹空。

风月歌诗健,江山气象雄。

双溪今改观,八咏昔非工。

文酒高欢外,园林胜赏中。

妙年登白首,素节有清风。

嘉会千龄合,皇天五福融。

晚跻卿位棘,行觐帝宸枫。

卓马趋严诏,元龟简上聪。

谋猷一朝启,利泽万区通。

诸邑谁无状,孤生性最蒙。

简书循吏检,牒诉尽愚衷。

锐意锄奸蠹,推心活困穷。

不能防众口,止解洁微躬。

方托云垂荫,俄观岁改筒。

气寒期念黍,声在或知桐。

昔值民留寇,始闻书荐雄。

生成单贱迹,今日愿因公。

(0)

赏春

到老能逢几度春,直须饮量强增分。

吟情无际共芳草,游思难收如乱云。

还见春风与桃笑,却教人意叹芝焚。

妖红烂白方争赏,疏竹休誇号此君。

(0)

排岸判官以荷花为贶书五十六字以谢

江国芙蕖夏最繁,临堤每见尚盘桓。

清淮况是稀疏有,江萼争教取次看。

晓艳不随生意绝,孤根宁减旧时安。

主人知我江乡客,弗忍池边独自观。

(0)

寄陈介进士

圣门颜子最称贫,犹有箪瓢奉一身。

罕似饥肠游太学,独将生意托洪钧。

常时闵笑遭流俗,今日依归得主人。

早夜从容咨道谊,切防事业去青春。

(0)

送俞元宰失荐东归

蛟龙水浅一战失,鸿雁天寒相背飞。

疏柳不堪霜后折,故人转觉酒边稀。

朱颜有改宜看镜,黄卷无穷且杜扉。

事业计从勤愤得,未妨邻里笑空归。

(0)

邑斋偶书

作邑穷山奈拙何,簿书期会损天和。

却缘众醉独醒甚,翻觉同舟敌国多。

岂顾有人张巧舌,第忧无术拯颓波。

偏亲垂老妻孥少,独愧渊明归去歌。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