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石防花拾弃材,凿池种藕白馀苔。
已见圆荷浮小叶,正须细雨熟黄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精心营造荷花池的场景与心境。首句“累石防花拾弃材,凿池种藕白馀苔”展现了诗人利用自然废料,如石头和废弃材料,堆砌防止花朵散落,同时开凿池塘种植莲藕,连同剩余的苔藓,显示出对环境的巧妙利用与尊重。次句“游鯈剩喜波光阔,飞鹭似知人意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鱼儿在宽阔的水面欢快游弋,白鹭似乎感知到人的善意前来栖息,营造出和谐共生的自然美景。
接着,“已见圆荷浮小叶,正须细雨熟黄梅”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荷花池的生机与变化,圆荷之上浮着嫩叶,预示着新生与成长;而此时正是细雨滋润,黄梅成熟之时,暗示着收获与丰饶。最后,“莫言旧隐无多景,一派清泉手自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发现与创造,即使在看似平凡的地方,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独特的风景,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通过个人行动改善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
山欲雄浑却忌粗,溪如空阔终邻浅。
得美去疵斯已佳,更惜二者难兼善。
于何见之见此图,引我会心良不远。
天水真透书画禅,自识溪山之仙馆。
崇冈屏背叠树森,飞流出峡千回转。
汇为大溪横其前,水阁临波资宴衎。
周遭缭垣曲且长,石坛昼静松阴满。
高楼突室各随宜,朱明无暑三冬暖。
彼高閒者四五人,鹿服荷巾致疏散。
商榷应非时务策,或则黄庭或内典。
世虑何曾系以颦,睟容惟觉笑而莞。
秦家源里有桑麻,汉代云中看鸡犬。
不识丹成九转时,虚皇可慕呼名选。
杂咏非咏物,切切念民艰。
反躬先自责,调幕无能焉。
嗟此齐鲁民,被歉已连年。
富者日以贫,贫者更磬悬。
计口纵授食,日月乃苟延。
任恤有常经,为之在得权。
设任贫室索,富家难尽全。
一言以蔽之,赐丰端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