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南楼上的夜晚所见之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氛围。诗人以“幽人”自称,暗示其隐居的生活状态,与外界的喧嚣隔绝,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首句“幽人卧南楼,枕上见明月”,开篇即点出人物与地点,幽静的环境与高远的楼台相映成趣,隐士在这样的环境中安然入眠,于梦中或半梦半醒之间,抬头便可见到明亮的月光洒满整个房间。这里不仅描绘了月色之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纯净。
接着,“花影未分明,更起吹灯灭”,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花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不甚清晰,增添了几分朦胧美。而“更起吹灯灭”则巧妙地运用动作细节,展现了夜晚的寂静,连微小的动作都显得格外突兀,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之中。这一句通过“吹灯灭”的行为,不仅表现了夜晚的黑暗,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他似乎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静谧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宁静平和。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是诗人情感与哲思的寄托,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李仲南木犀
幽人何所为,兀然坐诗穷。
万事不复理,吟哦四壁空。
少皞从西来,天宇凄其风。
群芳渐摇落,桂子开墙东。
寒蟾驾璧月,老翠高菶菶。
景物尔独胜,色香谁与同。
岂藉红裳女,徒费丹砂工。
不受黄金恩,桃李谁争雄。
风漪卷轻碧,断霞曳微红。
清风袭衣袖,薄采喧儿童。
王孙亦好事,乘兴赏珍丛。
笑掬黄金蕊,糁缀光玲珑。
山村酒可篘,恍如入新丰。
胡不抱琴去,一饮醉其中。
露湿月华冷,风约零雨濛。
静言参鼻观,身在广寒宫。
汉宫春·其五呈张别驾
京辇相逢,忆茂陵临御,俱诣天官。
绛纱玉斧咫尺,先引头班。
桃花满观,与贞元、朝士同看。
归骑晚,春城笳吹,冶游侵晓方还。
回首龙髯何在,漫共谈前事,泪洒桥山。
谁怜白头柱史,独出函关。
君如春柳,到而今、也带苍颜。
凭寄语,江州司马,琵琶且止休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