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浣溪沙.赠朱先生》
《浣溪沙.赠朱先生》全文
元 / 马钰   形式: 词  词牌: 浣溪沙

一饱馨香菜羹。临溪对竹自吟赓。

不妨斡运甲和庚。

何是道人活计,日当卓午三更

连云和月一齐耕。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菜羹(cài gēng)的意思:指平凡、简单的事物或饭菜,比喻平凡的人或事物。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活计(huó jì)的意思:指能够带来收入的工作或生计。

连云(lián yún)的意思:形容云层连绵不断,一片接一片。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斡运(wò yùn)的意思:指运势变化无常,转而向好或向坏。

馨香(xīn xiāng)的意思:形容香气扑鼻,令人愉悦。

野菜(yě cài)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蔬菜。

一齐(yī qí)的意思:指同时、一同的意思。

云和(yún hé)的意思:和谐相处、友好相待

卓午(zhuó wǔ)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智非凡,聪明过人。

鉴赏

这首元代马钰的《浣溪沙·赠朱先生》描绘了一幅简朴而宁静的隐居生活画面。首句“一饱馨香野菜羹”,写的是朱先生可能过着清贫但满足的生活,野菜羹虽朴素,却带来满心的香气和满足感。次句“临溪对竹自吟赓”,进一步描绘了朱先生的环境,他身处溪边,对着翠竹独自吟唱,显示出他的闲适与高雅。

“不妨斡运甲和庚”一句,运用了道教的术语,可能暗指朱先生在修行中顺应自然法则,或是借五行之说表达生活的智慧。这里的“斡运甲和庚”象征着阴阳调和,生活节奏与天地规律相合。

“何是道人真活计”则直接询问朱先生的真正生活之道,暗示了他对朱先生生活方式的敬仰和探寻。最后一句“日当卓午打三更,连云和月一齐耕”,描绘出朱先生作息的独特,即使在白天最热的时候,也会在深夜劳作,仿佛与云月共耕,体现了他对道家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朱先生超脱世俗、亲近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敬佩。

作者介绍
马钰

马钰
朝代:元

凤翔扶风人,徙居登州宁海,字元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海陵王贞元间进士。世宗大定中遇重阳子王哲,从其学道术,与妻孙不二同时出家。后游莱阳,入游仙宫。相传妻孙氏与钰先后仙去。赐号丹阳顺化真人、抱一无为真人、抱一无为普化真君等。
猜你喜欢

偶兴·其十一

百尺竿头进步,千层浪里安身。

惯向虚空跳斗,翻然直脱迷津。

(0)

会堂和杨晋庵先生勉学诗七首·其五

眉宇薰人乍欲明,须防鄙吝别来生。

利名根蒂缚人急,口说难凭且去行。

(0)

舆中

舆中何所务,得己聊自媚。

周道亦何遥,元景去如鸷。

前涂有佳人,丽服策名骥。

轻风吹远芳,望之不可企。

远望欲何为,行行慎吾事。

云敛山气佳,风定水容粹。

所以至人心,贞吉在不二。

妙处绝几微,如醒半如醉。

自得此中元,万事皆如弃。

其元本无色,君子以为贲。

(0)

恭代皇上奉祝圣母万寿无疆诗

藐质冲龄御大方,慈恩辛苦护垂裳。

祥开华渚仙源远,庆衍瑶池化日长。

上食亲调金掌露,舞衣时傍玉炉香。

承欢幸抚升平会,荐寿鸿仪仿未央。

(0)

赠于子冲大参请急南旋

长安城头秋雨繁,长安城下双朱轓。

去年忽向洛阳道,今年却入长安门。

谁道分司非达宦,谁言朝请不承恩。

行边惯试渥洼马,到阙仍依白虎幡。

忆昨匈奴入边塞,陇坂以西杀气昏。

右方王将旃庐满,北地烟尘士女奔。

元臣庙略驰三殿,上将戎轩历五原。

青海几经传尺檄,玉关依旧有游魂。

翻令蛮府提锋锐,欲扫干戈静塞垣。

谢公谈笑亦何易,贾生流涕亦太烦。

竞说请缨临瀚海,争言倚剑出昆崙。

尔曹落落不入眼,此事悠悠谁与论。

我今但欲拂衣去,斗酒悲歌意气存。

看君四十头未白,勉加餐食无多言。

(0)

送朱可大南还三首·其二

相思郁以纡,我怀多苦辛。

苦辛将何道,念此平生亲。

总角从君游,奄忽二十春。

岁月一何迫,白日如飙尘。

恩深不可报,情至日以新。

两心托金石,何乃慕雷陈。

风波一相失,怨彼江路津。

日长苦道远,缱绻竟不申。

岂无里巷游,邈若胡与秦。

久要苟不替,燕越如比邻。

何必岐路侧,空为儿女仁。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